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印度:陌生的鄰居(下)

http://www.CRNTT.com   2011-07-03 09:51:36  


遠處為孟買首富的豪宅
孟買的“無門火車”(大食)
加爾各答的咖啡館(大食攝)
加爾各答,kumartuli雕塑街,工匠在制作泰戈爾雕像
  中評社北京7月3日訊/你了解我們的鄰居——印度嗎?這個始終有些神秘的國度,如今甚至有可能趕超我們的競爭對手,他的過去,現在,將來,實在是我們應該研習的功課。《南方人物周刊》日前登載長篇紀實“印度:陌生的鄰居”,本刊特分為上、下兩部分,以饗讀者。

加冕意大利女人   

  當年英迪拉被錫克保鏢襲擊後,第一時間送至全印醫療科學研究中心頂層的特殊病房。在政府要員的緊急會議上,閣老們決定將總理之位授予拉吉夫,而這一舉動的形式意義大於實際:不僅避免了人民院內部的鬥爭,而且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拉吉夫的面龐,就是最有力的競選口號。

  英的首席秘書將上述決定告訴拉吉夫的時候,他接受了挑戰,而在一旁的索尼婭,卻“緊緊地抱著他,淚水從面頰上滑落,哀求著年輕的丈夫不要接受總理職務”。自1968年結婚以來,這是她生命中最恐懼的時刻,經歷了桑傑的葬禮又見證了婆婆的悲劇,她太害怕失去眼前的拉吉夫。

  索尼婭1948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小鎮潞西亞納,是一位建築工人的女兒。她和拉吉夫1965年相識於劍橋,1968年完婚,並追隨丈夫回到德里,和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住在了一起。後來,她回憶道,“1968年初到印度的時候,父親為我準備了一張回程的機票。可是到德里之後,我就把我的過去和那張機票一起,遺落在了時間的塵埃中”。1983年,索尼婭獲得印度國籍,而這一年也是她生命中最後的平靜時光。次年英迪拉遇刺,拉吉夫從政,她的擔憂就從未消逝。尼赫魯家族殉道的傳統,讓這個意大利女人心灰意冷,堅決不願進入政壇,也不允許兒子拉胡爾.甘地及女兒布裡顔克沾染政治。而他們3位,是尼赫魯家族最後的傳承。

  1991年拉吉夫遇害之後,國大黨的核心成員們邀請索尼婭進入國大黨,幫助繼續籌備選舉。索尼婭拒絕了,一方面她尚未從巨大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此時的她還缺乏群眾基礎,又毫無黨內支持。最終,納拉辛哈.拉奧成為國大黨的主席,並帶領國大黨在1991年的大選中獲勝。他繼續堅持拉吉夫的開放經濟政策,並最終完成經濟體制改革,效仿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措施,使印度獲得蓬勃的經濟發展。

  1996年,在人民黨基礎上新成立的印度人民黨帶領聯合黨派擊敗國大黨。國大黨自此失去了人民院控制權。此後,國大黨繼續重蹈歷史的覆轍,陷入分裂。在老臣們的一再請求下,1997年索尼婭宣布加入國大黨,並於第二年成為國大黨的領袖,領導這個有超過一百年歷史的古老政黨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央。

  自此,尼赫魯家族的旗幟傳遞到了這個亞平寧裔女人手中。她身體裡並沒有流淌著尼赫魯的血液,甚至連印度人的血緣都不曾擁有,但這絲毫不影響這個家族傳奇的續寫。

  1998年成為國大黨主席後,索尼婭在黨內地位無人可及。人們固然悲憫她的孤苦,崇拜她的尼赫魯家族氣息;但更重要的是,索尼婭對所有的同僚甚至對手,都展現了十分的包容。甚至,1999年國大黨中央工作委員會3位元老成員組成的反對派,試圖擊敗索尼婭以期謀取權位時,她的回應卻是“立即辭職”。可三人組還未及慶祝,黨中央就全票否決了索尼婭的辭職要求,將三人組從決策層除名,並取消一切議員競選提名。索尼婭的危機轉變成了勝利。9天之後,索尼婭重回主席辦公室,自此確立了在黨內的絕對威權。

  對應二十多年前的“國家緊急狀況時期”,國大黨英派打出的標語是“英迪拉就是印度,印度便是英迪拉”;而現在國大黨再次宣揚的狂熱口號是“索尼婭就是國大黨,國大黨便是索尼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