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請孟子曾國藩剖析上海機場“刺母案” 

http://www.CRNTT.com   2011-06-25 10:17:54  


 
  心理層面:敢於向親人揮刀 因為丟了“不忍人之心”

  孟軻老師認為,如果人的心中裝滿仁義,就不會置他的父母雙親不顧:“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如果那位留學生心中有仁,就不會利刃刺向母親。

  仁是什麼?就我的學識水平而言,不能也不敢定義它,但孟子給了一個看得到的起點: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憐憫惻隱心。我們看一些影視劇,一些初級階段的壞人在幹壞事時,會滿頭大汗說一句:大哥,我下不了手呀。下不了手,就是“不忍人之心”。

  同情心是與生俱來的

  孟老師說:人人都有不忍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怎樣來量化“不忍人之心”,有案例的:當你看見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快要跌到深井裡去時,你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驚懼同情惻隱的心理。同情,並不是因為你認識小孩的父母;驚懼,不是因為小孩的哭聲太吵;惻隱,不是因為你想博得鄉裡人的贊譽。你的不忍心沒有任何功利目的,這是你的天性。

  因為不忍心,具備了一切美德的可能。不忍心是剛剛燃燒的火,剛剛流出的泉水:“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軻老師說,好,既然大家都有不忍之心,我們滿懷信心地從這裡起步,要達到最高的人格境界――仁。不要偷懶,不要找借口,因為不忍之心,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如果把不忍心等品德擴充下去,就可以保有四海,如果丟棄這份天生的美德,那麼你連父母都侍奉不了。“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關於保有四海,這是個技術難度很大,而且涉及國際霸權主義的問題,我可不敢談;但是關於侍奉父母的問題,我不用做太多的理論演繹,陽光底下的罪惡,大家都看到了:

  留學少年,一刀刺向他的母親。真的很忍心。

  藥家鑫,一刀刺向別人的母親,真的很忍心。一刀下去,很忍心;第二刀下去,很忍心的二次方……第八刀下去,很忍心的八次方。

  雖然一為刺自己之母,一為刺他人之母,但是在心態的本質上,他們高度統一了:忍心。所傷害的具體對象不同,但所傷害的本質是一樣的:善良仁慈的本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