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請孟子曾國藩剖析上海機場“刺母案” 

http://www.CRNTT.com   2011-06-25 10:17:54  


 
  心不仁連動物都遭殃

  不忍之心丟掉了,不僅不能保四海,侍父母,善待路人,恐怕連小動物都不免受虐待。

  縱觀近年來一系列的怪案、慘案、奇事、雷事,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學生用硫酸潑動物園的熊,某女虐殺小貓,一年輕幹部飛腿將七十歲老者踢倒在田野裡。這些和刺母案似乎毫無關聯,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犯罪心態:忍心。

  不忍心,世界安寧;忍心,連小動物都遭災。

  然而,忍心的心理狀態又源於何處?孟子似乎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我更加不敢“當仁不讓”地充當導師的角色,特地請來教學助手曾國藩和顔之推。

  為何這樣殘忍

  因為傲慢和不敬

  先從曾國藩老師的家書找答案。曾國藩當年在北京位居二品大員,這樣的家庭背景很容易讓子弟驕傲,曾國藩很緊張,一封又一封家書寄回老鄉荷葉塘,信裡說:“餘家後輩子弟,全未見過艱苦模樣,眼孔大,口氣大,呼奴喝婢,習慣自然,驕傲之氣入於膏肓而不自覺,吾深以為慮……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

  曾國藩開藥方:

  子弟力戒傲慢驕橫

  為了防止滋生這種驕傲之氣,曾國藩禁止兒子坐轎騎馬,一定要步行;禁止呼奴喝婢,倒茶倒水都要自己來。

  曾國藩兒子曾紀澤在這樣的教育下,沒有半點驕傲之氣,反而成為了家庭的驕傲、國家的驕傲,他是中國近代史一流的外交家,與沙皇據理力爭,奪回伊犁。

  相反,這兩位行凶的公子,便是“驕傲之氣入於膏肓而不自覺”。殘忍源於傲慢,我無法判斷刺母少年的傲慢是怎樣形成的,但是我知道當刀刺向母親時,他的心是傲慢的,以取款機的心態看待母親便是一種索取者的傲慢,“呼奴喝婢”地索取,一旦“習慣自然”,驕傲之氣便橫亘心中,驅走了最基本的良心――不忍之心。

  我無法判斷刺他人之母的傲慢是怎樣形成的,但我知道當刀刺向他人之母時,他的心是傲慢的,我是音樂驕子,於是不免產生“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的強者心態,這種強者心態也驅走了他的“不忍人之心”。

  傲慢源於不敬,心中沒有敬畏。曾國藩給曾紀澤的家書中寫道:“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怎樣的敬?要有設身處地的功夫。“極怒之際,都設身易地以處,則意氣頓平。”母親不給錢,兒子極怒,但“易地以處”,換位思考,母親借錢供我讀書不容易,則“意氣頓平”,還下得了手對母親以刀相向嗎?他人的母親被我撞傷,記下車牌號碼以取得應有的賠償,這是應當的,這樣思考,則“意氣頓平”,還下得了手來“激情八刀”嗎?

  顔之推開藥方:

  親情之愛“不可以狎”

  愛父母,愛中要帶敬畏;愛子女,愛中要帶可畏。顔之推老師的家訓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母既慈且嚴,子女的愛才會畏懼而慎重。而長輩晚輩之間的親情之愛,“不可以狎”,不能如同平輩的朋友一般沒有尊卑長幼,否則極易養成子女怠慢不敬的心理:“狎則怠慢生焉。”一旦子女產生這種怠慢心理,而且成為習慣:“驕慢已習”,也可能產生消極後果。對父母沒有敬畏的親近,或導致父母可以戲弄,接下來便是父母可以侮弄,再接下來便是父母可以打罵,最後乃至可以揮刀。

  子女能忍心刺父母,多是源於親情中不含敬畏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