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埃及二次革命勝算幾何

http://www.CRNTT.com   2011-07-06 09:09:21  


  中評社北京7月6日訊/穆巴拉克倒台時的歡呼聲尚未散去,6月28日,解放廣場再次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參與人數達5000多人,西方媒體將其稱之為“二次革命”。作為“阿拉伯之春”成功典範的埃及,為何短短幾個月後便再次動蕩,此次革命又能否重複“倒穆”的輝煌?網易新聞另一面今天登載文章“埃及二次革命勝算幾何”,對此予以分析:
  
什麼是“二次革命”   
   
  “阿拉伯之春”未觸動舊勢力,須再次革命

  所謂“二次革命”,是以“四月六日運動”為主題的“青年革命同盟”所提出。該組織認為,穆巴拉克政權雖然倒台,但如今執政的軍方及其控制下的臨時政府仍然充斥著舊時代的殘渣餘孽,舊勢力仍然十分強大,且並未因穆巴拉克時代“貪腐和鎮壓民眾”的罪行,而受到“人民應有的懲罰”,在後穆巴拉克時代,埃及政治生活的主軸,仍然是傳統的軍官團-兄弟會兩極平衡,“民主與自由的力量”依然被權力中樞邊緣化,在“倒穆”街頭運動中遇難的烈士及其家屬,也並未得到應有的政治待遇和經濟補償。

  不僅如此,軍方和臨時政府對“民眾的和平抗爭”日漸表現出高壓、強硬的一面,實行“沒有穆巴拉克的穆巴拉克政策”,對於此,惟有“實行二次革命”、再次走上街頭鬥爭,才能“保住革命果實”。

  軍方和兄弟會成革命贏家,自由派被邊緣化

  “四月六日運動”成立於2008年,最初是由年輕的在職和失業紡織工人組成的工團組織,自去年底以來,該組織和部分自由派人士結盟,在用街頭運動推翻穆巴拉克政權方面,起到了排頭兵作用。但該組織的實力有限,群眾基礎薄弱,運動中後期,群眾示威的主體,變成了實力雄厚的穆斯林兄弟會,和對穆巴拉克政體不滿的埃及各階層。而促使穆巴拉克倒台的最後一擊,也由倒戈的軍方完成。“倒穆”成功後,軍方和兄弟會順理成章變成了最大贏家,前者實際掌握政權,後者由半公開轉為正式合法團體,並成為最有希望通過選舉成為新執政黨的埃及政治力量。與之相比,“四月六日運動”等組織卻自感被邊緣化,認為並未得到與“革命功勞”相稱的回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