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特色的博物館長

http://www.CRNTT.com   2011-08-30 11:45:18  


 
  今年上半年,歷時十年的國有館藏珍貴文物的數據化工作基本完成,全國166萬件國寶告別了紙質卡片手寫登錄的年代,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理論上講國寶的管理實現了有據可依。

  目前國家文物局只有權對直屬的兩家博物館有人事任免權,地方博物館的館長均由當地政府任命。國家文物局只是進行業務指導。2002年,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為由文化部管轄的副部級博物館,由文化部來進行任命。由於其過高的級別,很少有人能對其實施監督。

  不可否認的是,博物館管理人員的素質這些年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國家隊”博物館有11家,分別是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浙江博物館、湖南博物館、湖北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讓我們來曬曬這些博物館的掌門人。

  鄭欣淼,是在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期間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他曾說,故宮博物院比文化部更出名。以他在地方多年的從政經歷,是可以管理好故宮的,然而事故卻頻頻發生。

  這些掌門人中,一些是從業30年以上的“老文博”,管理經驗非常豐富,熟悉各個環節;一些是學者型館長,在考古、歷史、宗教、藝術領域有著一定的學術地位。不過有專家指出,博物館的管理固然需要專業的知識背景,但更需要的是對文物的敬畏。隨著許多的60後進入館長序列,如何培養他們對於文物的責任心尤為重要。

  但文物的管理並不僅僅決定於掌門人。各個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士分兵把守。以故宮的工作人員為例,其來源主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來自不同的行業;一部分是當年從琉璃廠等選拔的表現突出的學徒,從事書畫、青銅器、玉器等文物修復等工作的;近些年主要是大學畢業生,他們經受過美術史、考古、歷史、中文等專業的系統訓練,研究能力強,但玉器怕污,陶瓷怕動,書畫怕潮等從實踐中得出的常識卻不太知道。

  目前,我國博物館數量超過3000個,從業人員6萬餘人。根據最近國家文物部門對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隊伍的調查統計,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僅為51.6%。其中在職稱方面,高級職稱3161人,占7.6%,中級職稱7961人,占17.2%,初級職稱10316人,占24.8%;在學歷方面,博士106人,占0.26%,碩士767人,占1.8%,大學本科10733人,占25.8%。從總體而言,全國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學歷結構、知識結構和職稱結構,都與博物館的專業化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為了保持博物館的專業水平,世界各國都實施了資格認證制度,館長更是向社會公開招聘選拔。然而,在我國基本上還是任命制,昨天還是某個省、區、市或者某個部委辦公室主任的人,明天有可能就是某個重要博物館的館長,今後應多考慮官員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