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警惕財政收入的過度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1-09-20 08:28:22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訊/財政收入一如既往地喜訊連連。=8月份,全國財政收入7546.37億元,同比增長34.3%。對於這樣的增長,財政部解釋說,是因為清繳4月至6月石油特別收益金所致。

  中國經營報刊登時評人梁發芾文章表示,不管怎麼說,今年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而全年收入超過10萬億元基本沒有懸念。這樣的高速增長,對於社會公眾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文章稱,如果考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財政收入占GDP 比重的曲線,是一件饒有興味的事情。數據表明,改革開放時的1978年,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31.24%。以後,財政占比的數字逐年下降,到了1995年,就降到了穀底,僅僅是 10.67%。而從這一年開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逐年回升,2007達到20.80% ,而去年達到26%。這條非常清晰的曲線的走勢,與中國改革的走勢是一致的。從1978年發端的改革,就是為了改變財政收入比重過大、政府包攬一切、既管制經濟也管制社會的痼疾,通過放權讓利,使企業和社會恢復生機。而放權讓利的結果是,政府的收入份額減小了,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份額增大了,因而,企業和社會的活力被激發,被釋放。而政府宰制社會的能力,也隨著收入占GDP比重的下降而下降了。所以,完全可以說,這條下降的曲線,表明的是小政府大社會的一個改革趨勢。

  但是,這樣的趨勢後來被強力扭轉。改革十多年以後,政府就提出要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的改革思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稅制改革,在具體稅種和稅率的設置上,充分貫徹了這種精神,主要稅種的稅率與國際相比都是偏高的,再加上不斷完善的征管措施,從此之後,以稅收為主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連年上升,財政收入連續十多年大幅度高於GDP的速度增加,高於預算規定的增幅。這種增長,對於財稅部門來說,當然是輝煌的政績。

  即使是這樣,針對人們的質疑,一些官員和專家對於中國財政的GDP占比,仍然認為偏低。事實上,這種辯護是沒有說服力的。上述財政收入數據,是一種小口徑統計,即預算內收入,並不包括預算外收入如社保、土地出讓金等政府收費和基金,當然更不包括制度外的灰色收入。如果將這兩項一起統計,按照一些學者的研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可能超過40%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