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誰來動戶籍制的奶酪?

http://www.CRNTT.com   2011-11-02 10:04:37  


 
  其實,誰是“上海人”?在上海出生長大的?爸爸媽媽是上海的?在上海工作的?在上海有房的?從前,講籍貫(包括祖籍與出生地兩種情況),比如說毛澤東是湖南人,只有文化意義與“鄉誼”,而今與戶籍相關的卻是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戶籍在某地,從選舉權、到辦身份證到子女入學等等就與那裡結下“不解之緣”。這個不合理的戶籍制度之所以難以撼動,就是因為它與各種切身利益捆綁在一起。所謂利令智昏,豈是你講道理能說服的。誰不知上海本是移民城市,現在的所謂“老上海”,祖上大都是流民?
 
  於是,我想起魯迅的一句話:“曾經闊氣的要複古,正在闊氣的要維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這是戶籍制度得到不少人維護的根源,也是王烽所說“高考受戶籍限制的狀況不可能很快改變”的根源。
 
  為免引用魯迅這段話出錯,我上網一搜,發現《人民日報》2008年11月28日發表的李泓冰的文章引用過。《人民日報》這篇評論的題目是《最需要解放思想的是既得利益者》。說得對極了!可是“既得利益者”不肯“解放思想”,而且繼續利用他們的話語權維持不合理的制度怎麼辦呢?就戶籍制度的存廢搞全民公決既不可能,難道只能等矛盾積累到非痛下決心大改不可?
 
  “(戶籍)改革沒有時間表”,叫人不能不焦慮。

【相關閱讀】15學者建議國務院取消高考戶籍限制制度(價值中國網 2011年10月26日)

  近日,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著名法學專家郭道輝等在內的15名學者及社會人士,遞交了聯名簽署的“關於提請國務院審查並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的建議”,聯名提請國務院,呼籲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戶籍限制。建議政府放開社會辦學。提供當地完整學籍即可就地高考,教育部門可以通過考生必須在當地具備完整的高中學籍等嚴格條件進行限制,同時,把隨遷子女在學籍地高考可以作為整個大學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一個突破口。
 
  這份長達五頁的建議書中寫道,目前我國高考招生的“戶籍壁壘”,已經造成社會問題。學者們曾對不同行業和階層在某大城市長期工作的100名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進行了抽樣調查。80%的受調查家長因為各種教育戶籍限制而把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上學,其中包括隨遷子女不能正常升入高中、不能參加高考,以及由於戶籍歧視產生的小學入學難、贊助費等問題。
 
  因此學者們建議國務院重新審查這些規定,取消這種戶籍限制。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1.專家建議主要內容
 
  該“建議”共分四部分,分別包括目前戶籍政策帶來的問題、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條件與配套措施以及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改革方案等。
 
  張千帆等人的建議措施(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