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伊朗核問題進入“裂變”的前夜

http://www.CRNTT.com   2011-11-09 10:09:39  


帕琴基地衛星圖。該基地與伊朗位於西北部城市庫姆的一處地下基地一起,長期被西方懷疑為伊朗進行核武器秘密研發的場所。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訊/“從伊拉克、科威特、波斯灣、土耳其到阿富汗,美國事實上早做好了包圍伊朗的部署,缺的或許只是發動戰爭的借口。不過,戰爭信號不是戰爭,國際上依然存在和平斡旋的空間。”學者和靜鈞今天撰文“伊朗核問題進入‘裂變’的前夜”: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最新伊朗核報告,被指為“戰爭授權的事實認定書”,並非空穴來風。

  2006年,埃及人巴拉迪領導下的IAEA也出台過一份報告,僅止於伊朗“鈾濃縮”活動。然而,此番以日本人天野之彌為總幹事長的IAEA要提交的報告,性質卻大變。

  伊朗核能研發始於上世紀50年代,斷斷續續,其間還受過美國的技術支持,之後又受到俄羅斯技術支持。核技術的開發並不必然指向“不擴散”框架下的“核武”研發,伊朗聲稱擁有“開發核能於和平用途”的權利,並無不當。而僅是從“鈾濃縮”活動來看,並沒有實質證據指證伊朗的核技術是朝著擁有原子彈的方向發展。

  此前有媒體報道,IAEA的報告稱,伊朗暗中得到外國技術幫助,不過此次不是美、俄的“和平”技術幫助,而是來自巴基斯坦、朝鮮等旨在研製“邪惡”武器的核心技術支持。報告附上長達12頁的“證據”,內容有伊朗軍方設計的核彈頭電腦圖形,還有位於伊朗軍事基地的核爆試驗的鋼質容器衛星圖片等,這些證據指向伊朗“馬上”、“即將”獲得核武,若不在此“時間窗口”制止,今後再也無法阻止伊朗擁有毀滅性核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