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遇冷的《中華民國史》

http://www.CRNTT.com   2011-11-10 14:44:20  


蔣介石步出南京總統府。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歷經40年編撰後,36卷本的《中華民國史》不久前在大陸出版。

  這套繼承了中國古代修史傳統寫法的通史,以紀、傳、編年為主要形式,分為《中華民國史》、《中華民國史人物傳》和《中華民國史大事記》三部,用2100萬字,記述了1894年興中會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間55年的歷史。

提出修民國史被打成“右派”

  《中華民國史》的修纂要追述到半個世紀前。

  1956年,隨著“向科學進軍”的熱潮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在那年的國家科學發展十二年規劃中,列入了民國史研究的計劃。1961年,在辛亥革命50周年紀念之際,曾經親歷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吳玉章等人又提議開展民國史研究。1971年全國出版工作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將編纂民國史列入國家出版規劃。這一次,任務終於提上日程,交由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負責組織實施。

  時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的著名史學家李新先生,負責統籌民國史研究工作。

  當時正處於“文革”時期,民國史的研究是一件相當敏感的東西。1978年以前,有關中華民國史的出版物都是中華書局用白皮書的形式出版的—白皮書是內部出版物,普通讀者無法讀到。

  為了避免麻煩,作為中共權威黨史專家李新從一開始就定調:“少寫,不寫中共。”隨後,他給上面打了報告,提出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中國剝削制度社會最後一個朝代“中華民國”的興亡,將周恩來的口頭指示落到了書面文件上。李新要書面文件謹慎不是沒有道理,儘管民國史此前多次提議編撰,但在14年前,近代史研究所曾有人提出修民國史,結果他們被打成了“右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