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房產泡沫破滅 中國經濟不會崩潰

http://www.CRNTT.com   2011-12-01 08:44:44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訊/在經歷了2008年危機的第一輪打擊之後,在緩釋痛苦的擴張貨幣政策日顯黔驢技窮之際,美國深陷高失業率困境,歐元區似乎瀕臨解體,日本則一直背負著高政府債務的負擔,而危機的第二輪打擊正在到來。在這風雨飄搖之時——確切地說,是整個西方世界風雨飄搖之時,“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幸好不是“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替代了“大緩和”,成為歐美經濟學家們描述世界經濟的新詞匯。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殷劍峰文章表示,不認同“大衰退”的提法,因為那還是基於西方中心論的思維。事實上,在西方世界風雨飄搖之時,東方的中國卻依然欣欣向榮。只是,中國經濟會像以往那樣增長嗎?或者,會崩潰嗎?形形色色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和擔憂,無論基於善意還是出自惡意,其理由通常有二:第一,過度投資。2010年投資率已經達到48%,不僅高於美、日、歐,也高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與高投資率相伴的是更高的儲蓄率——2010年超過了50%。無論高儲蓄率背後的因素合理或者不合理,它必然要麼變成高的淨出口率,要麼變成高的投資率。所以,在既定的儲蓄率的基礎上,關鍵問題在於,這樣的投資合理嗎?

  判斷投資合理與否,首先需要認清中國依然作為一個發展中經濟體的現實,而一個發展中經濟體要完成的基本功課就是資本深化——通過投資來不斷提高人均資本占有量。以2010年的人均名義投資水平(按就業人數計算)為例,美國是86000元人民幣左右,中國是47000元人民幣左右,中國不到美國的六成。而且,考慮到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美國,中國人均實際投資更是低得多。

  第二,房地產泡沫破裂。中國會發生美國式的房地產危機嗎?答案很簡單:不會。美國式的房地產危機緣於低儲蓄率背景下居民部門的過度負債:在2006年危機的前夜,美國居民貸款占到全部銀行貸款的近68%,按揭貸款占到近56%。與此相反,中國居民部門的高儲蓄率意味著,無論居民買房的動機是自住、投資或者投機,支撐買房行為的主要是居民自己的存款:在2010年,中國居民部門貸款和居民中長期消費貸款分別只占到銀行貸款的25%和14%。

  雖然房地產泡沫破裂不會通過居民負債影響到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但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傳導渠道是通過房地產的供給方——供給住房的房地產商和供給土地的地方政府——產生系統性風險。對房地產商的擔憂可以簡單排除,因為銀行早已經收縮開發貸款了,而且,多少令人討厭的房地產業也有必要經歷一次像樣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利潤空間的壓縮。擔憂的焦點在於依靠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不過,根據一項研究成果,按照最廣義的口徑計算,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鐵道部、政策性商業銀行、養老虧欠的負債以及外債,中國政府的債務率(債務/GDP)也只有85%左右,低於美、歐、日以最狹義口徑統計的政府債務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