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文化現狀及“走出去”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1-12-20 11:38:35  


新加坡聯合早報國大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訊/“文化是不需要被推廣的,尤其不需要通過政治力量而得以推廣。在唐朝,沒有政府到處去推銷文化,但文化到達了東亞社會的各個角落。近代以來的西方文化的傳播,基本上也不是依靠政府力量的。”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的國大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中國的文化現狀及其“走出去”困局》如是說,詳論如下:

  中國數千年古老文明,是文明古國。在歷史上,中國文明也曾經為西方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西方啟蒙時代哲學吸取了很多中國的理性主義文化。我們常常強調“四大發明”,這些是技術上的事情。但即使在思想和實踐領域,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遠遠超出東亞地區,而達至西方。這裡舉幾個例子。

  一是中國的文官制度。傳統上,中國發展出了世界上最為龐大、也最有效的文官體系。那麼大的中華帝國靠什麼來統治?建立帝國的是武力,但統治帝國的是發達的文官體系。西方也經過帝國時代,但沒有發展出類似中國的文官體系。西方從近代國家的產生,到後來的民主政治的轉型和運作,沒有文官體系是不可想象的。隱含在中國的文官體系裡面的幾個原則,對西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是皇權和治權的分離。天下是皇帝打下來的,國家的所有權屬於皇帝,但是治理天下的權力,即治權或者相權(宰相)是向社會開放的。中國發展出了一套中央集權式的考試制度來錄用官員。這和西方歷史上的家族統治,構成了鮮明的對照。西方引入了中國式的文官制度。在民主化發生之後,最終演變成為現在的政治和行政的分離。而政治和行政的分離,是近代以來民主政治運作的制度前提條件。

  二是文官的中立性。政治是要變的,但如何保證一個國家的政策的連續性呢?如何保證治權不會因為政治的變化而中斷呢?中立的文官制度就是關鍵。在西方,政治人物受民主規則的制約,但文官制度的運作具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受民主政治的影響。這一點在任何一本西方教科書都會有論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