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南海:中國崛起壓力的作用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09:36:02  


 
  為什麼它們又都表現出兩面性
  
  不過在南海爭端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當事國自相矛盾的行為。比如,越南儘管言行囂張無忌,卻也不乏另一面:6月27日與中國均表示願意和平解決南海爭端,8月3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越雙方將通過談判與友好協商和平解決兩國間的海上爭議,10月11日與中國簽署了一項有關協商解決南海領土爭端的協議。

  上述看似與其主旨矛盾的行為並非獨有,儘管在中越簽署和平解決南海問題協議的第二天,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就提出抗議,稱這一地區的領土爭端涉及多個國家,應通過東盟的多邊協商來解決,中越的雙邊協議沒有“全面解決糾紛”,但是他自己也在8月末訪問中國,並滿口應承中菲之間關於南海的問題應該以協商解決,不能訴諸於武力。當然,此趟訪華,阿基諾三世還帶走了大批商業合同,希望通過擴大經貿往來增加實際收益。

  顯然,越南與菲律賓並不僅僅立足於把南海問題國際化以求得自己的權益獲得保護,它們也不希望徹底惹惱中國。猶記得1987年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夫人訪華,其在與鄧小平談到南海問題時說道:“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島嶼離菲律賓更近。”鄧小平面帶微笑,從容不迫地回應道:“在地理上,菲律賓離中國也很近。”因此,地緣政治的事實使得菲律賓和越南並不敢完全與中國決裂,因為這不僅僅會讓它們損失無法估量的經濟利益,在軍事能力上它們與中國也是雲泥之別,因此恐懼既是這些國家制衡中國的根本原因,也是這些國家只能狐假虎威的實際原因。

  實際上,主動向中國示好的並非僅僅是菲律賓和越南,在前些時日的東亞首腦巴厘島峰會上聞知美澳將舉行聯合軍演後,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的印尼發表聲明,希望該軍事演習邀請中國與所有東南亞國家參加。文萊也和中國簽署了海上油氣田合作協議。甚至印度,近期也提議中美印三國應該召開會議,協商解決南海爭端。說到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算盤。

  菲律賓和越南這些國家既希望從中國獲得經濟利益,又希望通過聯合美、印、日來制衡中國,防止中國主導南海局勢,從而增加自身的安全感。但同時它們又懼怕走得太遠,一來惹惱中國,二來引狼入室,最終使南海再次成為大國角力的舞台,作為小國的自己則淪為魚肉。這樣的矛盾心理正是其行為看似矛盾的真正原因。當然,並不是每個東南亞國家的思量都僅僅如此,比如印尼,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國家,在東南亞地區也算大國,之所以希望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都能夠參與美澳聯合軍演,也是其顯示自身地位、希圖獲得東南亞地區最大話語權的表現。在這方面菲律賓表現得也非常明顯,通過自行召開南海問題會議,希望自己能夠主導南海問題的解決,並在東盟峰會上提交南海問題議案。由此可見這些國家的兩面性所在。

  表面上看起來“應該”的事情,實際上總是未能成行或者推遲進行,這就是集體行動的困難。聯合制衡中國的願望,會因各國利益的不同而受到影響。建立同盟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集體安全的措施被認為能夠更好地維護自己的生存,但是實際上同盟內每個國家與其他國家利益從未一致過,即便是每個國家所面臨的安全壓力也是不盡相同的。

  比如,越南與中國接壤,歷史上又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論是朝貢體系時越南之於中國的地位,還是上世紀幾十年來中國對越南不遺餘力的支援,再或是中越之間的戰爭,都對越南影響巨大。越南內心感受的壓力肯定要大於其他國家。同樣,由於越南戰爭的陰影,其對美國的反應中也自然會帶有絲絲憂慮。同時在南海問題上,越南強占了29個島礁,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也是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分歧最大的國家。近一段時期以來,越南經濟形勢急劇惡化,短期來看還將繼續惡化。而原油已成為越南最大宗的貿易出口品,油氣開發是越南經濟的重要支柱。越南每年出口的原油中有27%出自南海有爭議區域。而對於印尼,因為歷史上與中國爭執較少,距離中國也相對較遠,同時在南海問題上牽扯也較小,因此對中國崛起所感受到的壓力以及在南海問題與中國的分歧均較小,顯然越南與印尼的行事方式應該有所不同。事實也印證了這個推理,越南積極聯合其他國家制衡中國,而印尼更多的時候是作壁上觀,隨聲附和。

  國家間並非一定會因為共同的威脅而合作,而且也未必會為爭取共同的利益而合作。在一個“野蠻”的世界中,今天的朋友可能變成明天的敵人,國家更關注的是相對收益而不是絕對收益,如果一國認為別國會得到更多收益的話,很可能會放棄合作。這就是這些國家對外政策兩面性的原因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