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南海:中國崛起壓力的作用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09:36:02  


 
  中國的崛起壓力與應對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孫學峰認為,從國際關係的歷史經驗來看,崛起大國對外關係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緩解崛起困境。所謂崛起困境是崛起大國既要維持實力增長勢頭並將國家實力轉換為體系影響力,同時又要盡可能控制體系安全壓力的兩難局面。不同崛起國家或同一國家在不同的崛起階段,其面臨崛起困境的強度並不相同。除了地緣因素、體系結構因素之外,崛起國的戰略選擇也會對其能否有效緩解崛起困境產生重要影響。通常而言,在實力仍弱於體系主導國家的追趕階段,崛起國的戰略行動對主導國和鄰國核心安全利益的衝擊越小,其緩解崛起困境的成功可能性越大;其戰略行動的強迫程度越低,其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比如,德國統一後,俾斯麥對外戰略的核心是通過同盟的組合維持歐洲均勢,盡可能弱化德國對主導國英國和歐洲其他大國核心安全利益的挑戰,同時盡可能避免使用武力,尤其是在主導國家的核心利益區域使用武力,結果為德國崛起創造了良好的周邊安全環境,有效地緩解了德國崛起初期面臨的崛起困境。

  2011年是美國與其他國家對中國崛起產生進一步反應的一年,中國崛起壓力在這一年中不斷增加,圍繞南海等問題可能出現的激化,中國尤其需要做好對外戰略的制定工作。孫學峰認為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努力嘗試在周邊外交中貫徹安撫政策,以緩解自身面臨的崛起困境,但這一戰略雖能緩解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安全矛盾,其效果卻難以持久。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在於東亞體系中出現了美國的等級安全體系。按照維護國家生存的方式,東亞國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助國家,如中國、越南等,這些國家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維持本國的生存安全。另一類是他助國家,比如日本、菲律賓、韓國等。這些國家雖然保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但其國家生存安全最終要依托外部盟國的援助和支持,即美國的安全保障。也就是說,這些國家與美國形成了安全上的等級體系,美國是安全供給國,其地區盟國是安全消費國。而正是這個因素導致了中國安撫戰略無法長期有效。

  孫學峰進一步指出,隨著與中國安全矛盾的緩和,美國安全體系內的他助國家會依靠美國的支持和保護,再次向中國顯示力量,從而力圖在安全利益競爭中占據先機,因為爭端的暫時緩和畢竟不等於雙方安全矛盾的最終解決,而美國又能夠提供有效的安全保護。此外,隨著中國利用地區經濟合作安撫東亞鄰國政策的展開,上述國家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大都愈加緊密,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逐步加深,這些國家的擔憂也開始加劇,他們擔心如果繼續配合中國的安撫政策會給未來維護自身核心安全利益造成負面影響,從而促使這些國家堅定決心利用美國的安全保護採取必要的舉措,促成在與中國安全競爭中的有利局面,盡最大努力防止未來中國利用實力優勢損害其核心安全利益。顯然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中國堅持安撫政策的決心。中國既不能以損害自身核心利益為代價來緩和矛盾,也不能毫無回應而大幅度降低自身政策的國內支持程度。因此儘管中國保持自我克制但也無法長期堅持安撫政策。

  隨著與中國安全矛盾的緩和,如果自助國家與中國具有直接的安全矛盾,便會擔心矛盾的(特別是領土爭端)長期緩和最終有利於中國。畢竟中國擁有實力優勢並逐步擴大,而本國又無法尋求到有效的安全保護,因此這些國家會盡可能採取措施增強自身實力。但是與中國的實力差距決定了這些國家必然會尋求外部幫助,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國家會借重上述美國為之提供安全保護的他助國家與中國的矛盾衝突來牽制中國。面對這類國家的安全挑戰,中國不可避免地會阻止損害自己核心安全利益的行為,結果則是雙邊安全矛盾的再次激化和中國安撫政策失效。

  如果與中國有安全矛盾的自助國家的主要威脅來自美國的安全體系,也會希望借重中國的幫助化解其核心安全威脅,尤其希望中國效仿美國也成為安全供給國,為這些國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證。但中國的安撫政策通常僅僅只能確保這些國家的安全威脅不出現明顯惡化,而無法切實有效地緩解這類國家的重大外部威脅。結果自然是這類國家愈加確認中國的安撫政策將最終損害其核心安全利益,因而不願長期配合中國的安撫政策。

  顯然對於中國崛起,東南亞諸國的思維與西方的主流理念是一致的,即認為崛起國一定會通過改變現狀來獲得主導地位,而南海地區則首當其衝。但是這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缺少信任。溫家寶總理在出席第14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時指出,目前南海存在的爭議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應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予以解決,外部勢力不應以任何借口介入。

  其實,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儘管聲調很高,其深度介入南海問題的難度很大。吳心伯認為,南海問題主要源於主權爭端,這使得美國很難表態。儘管美國可以支持其盟友的立場,但是美國自己很難針對具體領土是否屬於某一國家作出公開表態。另外美國沒有辦法直接參與相關國家的談判,因為它自己並非直接相關方,所以美國至多是施加壓力,因為這個問題既沒有損害其核心利益,也沒有跟美國產生其他關係。

  張潔也認為,不必過於擔心南海問題上美國會深度介入。美國在南海的利益主要無非是三點:美國艦船無害通過南海的航行自由;衝突升級影響到美國在該地區盟友的利益時,美國必須採取措施應對;保障美國跨國公司在南海資源開採中的利益。顯然在南海的具體利益上,中美沒有根本性衝突。而美國的核心意圖是平衡我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美國認為只有美國才有地位和國家力量抵抗該地區明顯的權力不平衡。

  那麼,中國應如何應對南海的複雜局面呢?學者們給出了一些設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