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京故宮:8972件一級藏品僅是滄海一粟

http://www.CRNTT.com   2012-02-22 14:27:07  


灑藍釉描金花卉紋帶蓋糊鬥, 清康熙,高6.2cm,口徑3cm,足徑3.3cm。清宮舊藏。 糊鬥分蓋、器兩部分,均施灑藍釉為地,描金為飾。蓋折沿,平底;器敞口,直頸,扁圓腹,圈足。蓋頂以描金繪朵花紋,蓋之折沿及器口沿處皆繪卷草紋一周,且對應留一凹槽,器頸部飾如意頭及點珠紋,腹部繪4組朵花紋。足內白釉無款。 糊鬥為文房中盛糨糊之器,加蓋以防鼠竊。此器形制穩重大方,色調清雅,描金紋飾顯露出皇家的富貴氣派,是宮中專用的盛糊之具。
象牙雕九老圖臂擱,長17.3cm,寬3.9cm,厚1.1cm。臂擱長形,呈覆瓦式。正面雕壽星,含胸側首,微笑慈祥,寬衣博帶,著雲頭履,手捧畫卷。背面雕《九老圖》,山崖,清泉,樹木交錯,山路盤曲,9位老者或持杖過橋,或山間相迎,或高談闊論,雖小如豆粒,卻神情畢現。遠處有雲煙重巒,樓台隱現,收尺幅千裡之功。 此器正背面圖案分別采用淺浮雕和高浮雕技法雕成,技法不同,繁簡迥異,而祈壽之意相同,清雅之韵合一,是清代牙雕文房用具中的代表作之一。
 
神秘的地下文物庫

“這事絕不能從我口裡傳出去”

  很早就聽說,故宮內有一處國內最大的地下文物庫,但因為嚴密的把守,並不為外人了解,被傳的非常神秘。如果說,在故宮工作的人有什麼“江湖禁忌”的話,不能透露這個地下文物庫的具體位置便是一個。所以,當記者向梁金生求證傳說中的文物庫時,他笑著擺了擺手說“反正這事絕對不能從我口裡傳出去”。

  不過,除了具體位置不能透露,梁金生說,其實地下文物庫內部並沒有傳言中那般神秘。故宮地下文物庫第一期工程於1990年完工,到1997年第二期也建成,在將近10年的時間內,院藏文物的60%被從地面文物庫搬到地下。地下文物庫採用三層全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消防系統和防盜系統都很完備,而且是恒溫恒濕,溫度設定在15℃左右,濕度則設定在50%。

  和地面文物庫的安防不同之處在於,地下文物庫多了一道“報批”程序,文物組的人要去提文物,必須要拿到部門主任的簽字條才能獲得文物庫的鑰匙。在進入文物庫前,也要經過保衛部的盤查登記,這之後還有一道分庫房的門禁,設定了專用暗鎖和密碼。可以說,即便誤打誤撞找到了地下文物庫的入口,要想不知不覺摸進裡面也是毫無可能。

  地庫內使用的文物儲藏櫃依據文物種類的不同,設計的樣式也有區別,不過全部為鐵櫃,“當初是出於防火考慮,沒有採用木質材料”,但現在看,鐵制儲藏櫃的通風度不夠好,所以不能滿足保存每一個藏品的最佳條件,“如何改進保存條件,還是研究的課題”。

  曾任故宮陳列部主任的單國強退休前也多次出入過地下文物庫,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在文物庫的入口處備有大型的熏蒸消毒機,每一件文物在重新入庫前都要經過“風淋”式消毒,防止蟲蛀和黴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