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立平:政治體制改革處於中心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12-03-14 10:35:06  


 
  在寬鬆的氛圍中推進實質性變革

  至於改革推進的方式,可能確實是一個分歧比較大的問題。

  就這些年的爭論而言,所涉及的主要是以激進的還是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變革的問題。有人說,現在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支持漸進式改革,不支持激進改革。其實,激進與漸進的兩分法會導致很多誤解。中國過去30多年的改革,很難完全概括為漸進的模式。比如,國有企業的改革,幾千萬人失業下崗,幾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行的。這無論在何種意義上都不能稱之為漸進式改革。相反,在涉及一些重要的既得利益的改革中,則往往是以漸進式改革為名,掩飾著實際上的不改革。更進一步說,經過這30多年的改革實踐,所謂漸進式改革的弊端也日益表露出來。現在回過頭來看,在一個以漸進式改革實現社會轉型的國家中,陷入轉型陷阱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因為在漸進式改革中,使轉型過程停滯並定型化的機會太多,既得利益集團從容形成的條件更為有利。過去,我們過多地強調了漸進式改革的優勢,現在看,漸進式改革陷入轉型陷阱的危險性更大。

  值得注意的倒是另一個問題,即頂層設計與民眾參與的關係。近來,這個問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從一個方面來說,30多年改革的歷程表明,沒有改革的頂層設計是不行的。特別是在目前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的情況下,改革的方案往往由於這樣的因素而走樣變形。正因為如此,一些學者提出,改革要有頂層設計。但實際上,也有許多人對頂層設計持不同意見。經常有人論證說,中國的改革從一開始就是自下而上開始的。很多人舉出農村改革,特別是小崗村的例子,來說明改革只有靠底層推動才有動力,特別是在今天的情況下,靠既得利益集團的自我覺悟自我革命,是靠不住的。在這樣的觀點的背後,其實往往是一種深深的憂慮,即在既得利益格局已經基本形成的情況下,如果僅僅強調頂層設計,誰能夠保證“醫生自診”能成為現實?誰又能保證頂層設計不會變成既得利益集團的設計?

  這裡需要明確的是,從歷史上看,許多改革確實是基於下層的壓力,但實質性的體制變革,沒有周密的頂層設計和推動,是不可能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改革的基本特征就是自上而下的。尤其是在當前的中國,改革已經進入實質性體制轉型的階段,所涉及的往往是複雜的制度設計,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涉及立法程序,在這種情況下,改革沒有頂層設計是不行的。但這種頂層設計,必須以民眾的廣泛參與為基礎和前提。在重大的改革舉措上,在寬鬆的氛圍中,進行公開的討論和辯論,甚至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框架內,進行實質性的辯論和質詢,是非常必要的。而頂層設計本身,應當是公開和透明的,相當的一部分要通過公開的立法程序來進行。

  在這當中,不妨將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突破口,探索一條將民眾參與與頂層設計結合起來的改革方式。近來,國企改革和破除壟斷的問題又在成為討論的熱點話題。應當說,國企改革會是未來改革的一項關鍵性內容。國企改革的成功不見得意味著整個改革的成功,但國企改革的失敗一定會導致整個改革的失敗。而上一輪國企改革的負面影響,使得這一次的國企改革必須慎之又慎。無論是國企本身存在的問題,還是由其壟斷造成的對整個經濟的負面影響,國企改革已經勢在必行。但這一次的國企改革如何改?重複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國企改革路子,只能會重新上演瓜分國有資產的盛宴。因此,現在許多人對國企改革持謹慎甚至反對意見,在很大程度上是擔憂私有化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使得現在的國有資產被少數權貴瓜分。對此,人們已經提出種種設想,比如,對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國企,一是將國有股份全部變賣,資金全部充實社保資金缺口;二是將國有股份全部分給百姓,這才能實實在在在讓百姓共享國企成果。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設想。如果將這些設想進行充分而公開的討論,最後形成以法律形式體現出來的頂層設計,找到一條更好的國企改革的思路是完全有可能的。更進一步說,如果在這當中形成一種既能體現民眾參與又能體現頂層設計的改革模式,對於未來改革是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

  下一輪的改革無疑是艱難的。現在需要的是勇氣、魄力與謹慎、智慧相結合,該漸進的漸進,該激進的激進。尤為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真正有利於改革的寬鬆的社會環境與心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在的中國又需要一場真正的思想解放運動,用誠意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所面對的問題進行負責任的討論,正視當前的問題,不回避過去30年改革的失誤與局限,坦承目前面臨的困境、制約因素與難處,打通全社會同心同德之路,執政者有向前的決心,民眾有理解解決問題難度的寬容,以社會和解的氛圍,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重建向前尋求出路的共識。這才是實現改革再出發的真正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