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赫欽斯與芝加哥大學名著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9:14:58  


 
  1931年,芝加哥大學的自由教育計劃繼續擴張,變成了一個包含多門綜合課程的項目。1942年,一個專門進行自由教育的四年制學院赫欽斯學院建立,而那些名著項目的推行者們通過師生、朋友、同事等關係形成一個團體網絡,憑著共同的信念掀起了自由藝術運動和名著運動。1947年,參與名著教育的“名著仔”們開始通力合作編輯54册的《大英百科名著叢書》,該叢書羅列了74名作者,共選了433本名著,列出了102個偉大觀念。這套叢書於1952年出版,賣出了將近100萬套。但是,因為芝加哥大學校內反對聲音的日益高漲,赫欽斯在叢書出版前一年,即1951年離職,芝加哥大學的名著課程停辦。這也成為名著運動的轉折點,它在高等教育中不敵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和專業性教育的洪流,階段性地失敗了。名著運動也在阿德勒的領導下,將重心轉向了社會、成人教育和中小學。

  但赫欽斯給芝加哥大學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在赫欽斯離職後十年來到芝大擔任歷史學教授的何炳棣還依然能感受到赫欽斯的影響。在其回憶錄《讀史閱世六十年》對赫氏的總結性評論中可以看出反對意見的緣由所在。他說,赫氏不懂純粹科學與應用科學之相互補益牢不可分,從而使芝大治校政策起了大波折,在長期科研教學上吃了大虧,在擔任校長期間成為美國高教最富爭論性的人物。但赫欽斯設立的名著課程和自由教育項目也確實出了一批人才,社會學家愛德華.希爾斯,大衛.裡茲曼,小巴林頓.莫爾,丹尼爾.貝爾,歷史學家雅克.巴爾贊,威廉.麥克尼爾(2009年度國家人文科學獎章獲得者),還有艾倫.布魯姆等等都是他的學生。

  作為運動的名著教育衰落了,但是經典著作閱讀作為一種突破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大學教育的經典形式卻留存了下來,並引發了長久的爭論和思考。通過名著教育接受語言和思維的訓練,並獲得深刻的文化教養,理解和欣賞人類思想所能達到的高度,以及在這種崇高理想中所包含的我們生存的道德維度。在名著教育中去感悟人性、價值和真理,從而為有著不同生活的人提供正確的生活方式,勸勉自己正確行事,避免錯誤。甚或作為思考者在名著教育中探討關乎人類生存和最好生活方式的真正大問題,並致力追尋最美好生活,以及在追尋美好生活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張力中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進行理性行動和道德實踐。這些在某些大學某些人看來是無用的教育也許都將成為抵抗利己主義的武器,為我們在現實社會中鑄一道信念的護身符。

  有意思的是,在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低潮之後,自90年代開始,名著教育開始了低調的復興,目前在美國大約超過40所大學和學院設有各種形式的名著課程或教育項目。包括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密歇根大學、聖母大學、波士頓學院、西雅圖大學和一些小型學院。其中聖約翰學院和托馬斯.阿奎那學院等四所學院則提供本科四年的全名著課程。而根據美國高等教育數據中心的統計,從1992年到2001年,聖約翰學院的本科畢業生最終獲得人文學科博士學位的人數比例在全國所有大學中位列第一。

  看來無用好像也有大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