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赫欽斯與芝加哥大學名著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9:14:58  


 
  人物簡介:

  羅伯特.梅納德.赫欽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律師、永恒主義教育哲學流派的主要代表。《學習化社會》(1968)是他晚年的重要教育著作,是他一生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在這本書中,赫欽斯首先確定了教育的概念,認為在未來的社會中,教育不再是培養人力,不再是為經濟發展培養所需的人才,而是將人性的發展和完善作為教育的目的,使人成為一個人。之後他將教育和教育制度進行了區分,認為,“教育制度就是教育的具體形象,是由國家訂立,或由國家批准監督施行的。”[i]教育制度形式的確定,不僅要受其外部的政治因素的影響,而最重要的是要受到教育本身的制約。所以,他認為教育與教育制度的關係是:“‘教育’是一種標準,教育制度可以用這個標準來衡量”[ii]。因此,不能說教育制度的失敗就是教育的失敗,因為真正的教育並沒有實行。正是在對教育以及教育目的的重新定位之下,他提出了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就是構建學習化社會。在當前社會教育制度不能反映教育真正意義的情況下,赫欽斯認為應該建立一個學習化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教育制度能夠反映出教育的真正含義,即通過培養人的理智美德,完善人性。 

  關於赫欽斯的學習化社會:

  學習化社會教育理論是產生於20世紀50、60年代世界政治經濟發生新的變化和美國教育發展的歷史背景下的教育思潮。它秉承人類教育思想精華,積極倡導人的理性發展,把人性的完善作為教育發展的理想追求,對當時美國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思想的泛濫起到了一定的糾正作用,也為世界教育發展指明了道路。它掀起了人們對“教育目的”重新思考,並使教育發展在促進人性的自我完善與滿足社會發展之間保持其應有的張力。同時也要看到,學習化社會思想由於它對人性完善的過於強調和與現實社會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教育理想主義色彩毋庸置疑。

  摘自《赫欽斯學習化社會的理論構想》 作者:劉新科 林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