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再大的調整陣痛也須承受

http://www.CRNTT.com   2012-06-24 09:57:16  


 
  文章指出,要將M2占GDP的過高比重降下來,當然首先必須對貨幣超發形成盡可能多的社會共識。很多人以GDP是流量概念,兩者不可比為由,否定M2與GDP之比的意義。但事實上,這一比例是當下衡量貨幣超發最實用簡單的指標,學理上完全可行。因為當一個經濟體正常運轉的時候,需要多少貨幣參與其中,流量與存量之間總會形成一個合適的比例。只要存量超出了流量的需要,就可以算是貨幣超發。只不過在這其中,還有個適度的問題。無疑,在當下中國M2與GDP之比已達180%以上的時候,貨幣超發不應該再有什麼爭議。

  減緩貨幣膨脹增量,必須要讓M2增速繼續降下來。大半年以來,GDP增速已不再是兩位數了,M2當然也就沒有理由再維持20%的高位,但實際上如今平均13%的增速依然不低,而且是如今的高基數。所以,在未來,這一速度完全可以繼續降至個位數。只要經濟效益提升,相關改革推進,完全可以擺脫依賴貨幣堆積的經濟增長。更不用說,這恰恰也是符合經濟轉型的需要。

  再者,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在當下顯得尤為迫切。現在,雖然貨幣總量依然在膨脹,但是宏觀經濟卻一直在收縮,這是什麼緣故?根子就在以貨幣傳導機制為核心的金融管道不通暢。其中,占有控制性地位的國有銀行,在貸款往往只看是否是國企、地方政府的“身份”,而不太關注民企以及有好項目的好公司,致使海量的貨幣供應效率低下,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如果不能打通民間與國有銀行的正常資金對接,中國經濟不可能有鮮活的創新動能,實現具有高質量的經濟增長。而這一切,就需要大力度的金融機制改革。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重啟貨幣擴張態勢,對結構性的改革仍在繞著道走。這樣的局面不變,意味著把更大的麻煩留給明天

  文章最後說,通過政治經濟體制的變革,還機會和空間於民間,激發民營企業的實體經濟創造活力,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實的商品和服務價值,逐步地讓超發的貨幣被實在的價值吸收。唯有如此,中國持續擴張的貨幣泡沫才能找到正解。而在此過程中,非得拿出非凡的勇氣治理貨幣泡沫,來個刮骨療毒般的結構調整不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