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正確研判形勢 著眼長遠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8:12:32  


 
   一、穩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

  “保增長”與“調結構”一直是中國經濟所追求的兩大目標。但由於“保增長”一般是著眼於目前的增長,而“調結構”則放眼於未來的增長。因此,“調結構”相對於“保增長”具有“軟約束”的特性。當兩者相遇時,“調結構”往往會讓位於“保增長”。2008年為刺激經濟而採取的4萬億投資計劃就是一個明顯例證。時隔不久的2012年中國經濟很可能又面臨同樣的境況。據調查,儘管有清潔能源等項目獲批,但如今大部分在國家發改委的獲批項目仍然集中在鋼鐵、機場、鐵路、發電廠等基建領域,基本和上一輪4萬億投資的項目類型無特別明顯差異。因此,本輪穩增長如何與調結構有機結合是檢驗宏觀調控是否適度與有效的最重要指標。無論是今年,還是“十二五”時期,對中國經濟而言,速度並不是問題,結構才是“心腹大患”。一味地追求增長率會延誤長期的結構調整,本輪穩增長要在2008年4萬億投資計劃經驗的基礎上,在“穩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要把新投資項目與實施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結合起來,與優化經濟結構、淘汰落後產能結合起來,努力實現速度、結構和效益的統一,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的良性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二、穩增長與保就業相結合

  當前,多重因素叠加導致中國今年的就業形勢異常複雜。各類總量、結構性矛盾的交織共同增加了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周期性、失衡性壓力。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12年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達2500萬人,比“十一五”時期的年均數多100萬人。最新統計顯示,二季度中國就業市場用人需求比上季度有所減少,求職人數有所增加,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環比及同比均降。專家預測,就業壓力可能在下半年加大。因此,本輪穩增長必須與保就業相結合。應當以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上升,而非那種無就業的增長。考慮到未來經濟增長“調結構”的要求,從產業角度看,新投資項目不能陷入傳統產業的“怪圈”,而是應當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三網融合的信息化建設等,以新的增長極來解決就業量的增加。近日,溫家寶總理在四川省考察時特別談到物流業的發展。作為服務業,物流業的兩大功效就是能夠降低產品的總成本與較多吸收勞動力。另外,應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步伐,轉變勞動者就業觀念,提高勞動者就業素質,健全企業職工培訓制度。

  三、穩增長與抓效益相結合

  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對許多企業而言,比增長率下滑更為可怕的是利潤的大幅度下滑。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1—5月,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4951.42億元,同比下降1.6%;而實現利潤僅為25.33億元,同比下降415.6億元,降幅94.26%;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加27.38倍,虧損面達到32.5%。中國鋼鐵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已從2008年的7.74%下降到目前的幾乎零利潤。財政部新近發布的數據顯示,1—6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203.8億元,同比下降11.6%。而成本費用反增12.8%。利潤的大幅度減少充分反映了當前中國經濟粗放式模式下企業增長的“速度—效益”型特征。因此,本輪穩增長需要同抓效益相結合。對政府而言,應當實施更具針對性的財政、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注重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來減輕企業負擔;貨幣政策要著力解決信貸資金供求結構性矛盾,特別是要解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對企業而言,當務之急則是通過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