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宏觀調控宜側重結構性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2-08-20 08:52:49  


 
  其次,從實現目標的政策選擇來看,應更強調總量政策之外的結構性政策,特別是不宜讓貨幣政策孤軍奮戰。今年6-7月,中央銀行兩次下調基準利率,間隔不足一月,而且不排除還會降低準備金率,“擴張”味道十足。但在看到貨幣政策積極作用的同時,更應看到其局限性。

  現在,一些大中型企業並不看好宏觀基本面,也不願過多投資,銀行雖“賠上笑臉”,後果也只會“索然無味”;同時,小微企業雖然投資意願強烈,銀行出於風險考慮,卻少有問津,導致實體經濟一方面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一方面民間借貸利率高企、非法集資屢禁不止,貨幣政策再次走入“收風箏易、放風箏難”的窘境。為此,頂層設計者的視線宜轉向結構性政策,如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等等。

  第一,要發揮好財政政策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累計增長12.2%,雖然增幅較上年同期顯著回落,但仍大大快於GDP增速。另外,中央財政赤字及國債餘額占當年GDP比例也遠遠低於國際公認警戒線,積極財政政策大有空間可為,如可全面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的財稅支持。

  第二,要為金融監管政策正名。至關重要的是,不應再將監管政策視為與宏觀政策相對立的微觀政策。從國際上看,此次金融危機之所以在發達國家爆發並蔓延,恰恰說明其監管存在漏洞和誤區,已經到了非改不行的時候。但國內有人還在照搬西方過時“經驗”,認為監管工作不過是金融法律的執行,應完全獨立於宏觀周期。

  事實上,中國宏觀調控歷來是“一盤棋”,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參與者不但包括人民銀行和財政部,也包括發展改革、國土資源、住房建設、金融監管、商務、工信部門,甚至還包括農業、交通、鐵路、科技、環保等部門。與此同時,最近幾年,金融監管部門在宏觀調控中進行了很多探索,在嚴肅執行法律法規的同時,也根據形勢的變化採取更為靈活的監管措施。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正在面臨嚴峻考驗,加之監管政策更容易處理結構性問題,所以,不但不應阻止監管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發揮使用,而且還需進一步鼓勵其有更為積極的表現。

  第三,要重視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等的使用,發揮好指揮棒作用,有保有壓,不搞“一刀切”。今年7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2012國發28號),擬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是典型的產業政策,不但為銀行信貸指點了迷津,也給財政政策“積極”指明了用武之地,可以說是“穩增長”的重要支點。

  值得關注的是,產業政策或環保政策擬定出台以後,就要堅決執行。例如,針對“兩高一剩”行業項目,就決不應允許其在發改部門立項成功,也決不允許其環評在環保部門通過,否則,後續銀行信貸和財政資金就會成為沒頭蒼蠅,徒增不良貸款,或者讓納稅人的錢白白“打水漂”。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