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春晚回眸: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誕生始末

http://www.CRNTT.com   2013-02-11 08:51:59  


1983年首屆“春晚”4位主持人:王景愚、劉曉慶、薑昆、馬季。
 
“同意馬季、姜昆上!”

  直播方式的確定,大大激發了幾位策劃成員的熱情。很快,一套嶄新的晚會方案就出台了。“直播可以讓觀眾和演員互動,既調動了雙方的積極性,節目也會更有懸念。好比體育賽事直播,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瞬間會發生什麼。”楊勇回憶。

  但採用什麼方式才能及時互動?靠現場組織百十來號觀眾感覺太單薄,只有讓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參與到晚會中才能體現,電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惟一選擇。

  1982年9月22日,第一批共22個投幣式公用電話亭在北京市東、西長安街等繁華街道出現,當時打一個市內電話要5分錢。而這個時候,全國的電話用戶已經超過了300萬。

  讓觀眾打電話到現場點播節目,在此之前可是從未有過的事,這個點子很快獲得了一致通過。只是,當時央視一共才十來部電話,除了領導辦公室之外,台里想盡辦法才擠出其中四部能夠直通的電話做熱線,提前一天由《北京晚報》公布。

  光有電話點播還不夠,以前的晚會都有一位報幕員介紹節目,而且是錄播,節目之間可以剪輯,採用直播方式的話,節目銜接就得出新招,不然很容易冷場。策劃組想到找幾位相聲演員來串聯,既可以當報幕員報節目,還能插科打諢帶動氣氛,一舉兩得。

  上世紀80年代初,語言類節目主要是相聲和話劇,喜劇小品仍未成型,以相聲演員為主的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正好和央視在一個大院。相聲界名人輩出,中青代的領軍人物有馬季和姜昆。之前黃一鶴就曾和馬季、姜昆合作過,彼此很熟悉。當黃一鶴找到他們倆後,三人一拍即合。隨即,馬季、姜昆加入到晚會策劃組。

  迎春晚會要請相聲演員當主持人!這個消息竟然在台里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說,央視晚會氣氛應該莊重,讓相聲演員當主持人會讓晚會偏離傳統風格,還是央視的新聞播音員更勝任這個任務,也有人說,相聲演員格調不高,會使整台晚會流於庸俗,弄不好會鬧出政治問題。甚至有人私下表示,馬季太俗,姜昆太嫩。

  面對反對聲音,策劃組有自己的看法。當時的《新聞聯播》都是錄播,播音員習慣於念稿子,風格穩重,臨場應變不足,採用直播的話,串場時主持人不但要播報下一個節目,還要用小幽默或者笑話帶動現場氣氛,相比而言,臨場發揮型的相聲演員更合適。而且馬季、姜昆都是“文革”以來的著名相聲演員,姜昆還曾被評為優秀青年代表,政治上沒有問題。

  20時,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正式拉開帷幕。首先是趙忠祥致開幕詞,公布晚會的熱線電話和有獎猜謎活動細則。然後是四位主持人介紹到場嘉賓,接著由晚會藝術顧問之一的相聲大師侯寶林講話,再由主持人代表所在的行業向全國人民拜年。走完了這一系列程序,晚會才真正開始。

  晚會第一個節目就是李穀一的獨唱《拜年歌》。整場晚會中,李穀一一共演唱了7首歌曲,這個紀錄直到今天仍沒有被打破,以後也更無法打破。然而,李穀一差點就和這個紀錄失之交臂。

  楊勇記得,當時李穀一所在的中央樂團原本不願意讓她上“春晚”,因為1983年大年初一,團里安排了一場在深圳劇院的大型表演,李穀一作為招牌演員必須出場,並且是面向港澳地區售票,門票早已售空。那時深圳還只是作為一個對外的小窗口,基礎設施剛起步,沒有高速公路,沒有機場,去深圳必須過兩條河和邊防安檢,一天之內趕到幾乎不可能。如果臨時抽調李穀一到北京參加“春晚”表演,很難保證第二天不耽誤在深圳的演出。

  但是,李穀一是當時全國最火的歌星,為了保證收視率,策劃組怎麼也得想辦法讓她出現在“春晚”現場。

  “現在都是擠破頭上‘春晚’,很難有(演藝明星)對‘春晚’劇組說‘不’。當時可沒有這一說法,我們得想盡辦法做工作協調。”楊勇說。

  就這樣,台里的一部長途電話成了楊勇的專線,他與中央樂團的領導開了兩天的電話會議,始終沒有談妥。最後還是通過公安部協調出一個方案,初一一大早央視用專車送李穀一到首都機場,趕上午8時多的飛機飛往廣州白雲機場,廣東公安廳派專車接到人後,一路免檢過邊防到深圳的表演場地,確保當天晚上的表演。

  聽了這個方案,中央樂團同意了,李穀一才最終出現在1983年“春晚”的現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