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春晚回眸: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誕生始末

http://www.CRNTT.com   2013-02-11 08:51:59  


 
  王景愚拒演《吃雞》 

  李穀一剛唱完開場的《拜年歌》,姜昆就上來了,嚷著沒吃晚飯,肚子餓。在晚會進行中,他不時地在觀眾席轉悠找零食。別看是一個很小的細節,其實是串場的伏筆。 

  晚會進行到第16個節目,由斯琴高娃和嚴順開表演《逛廠甸》。“虎妞”斯琴高娃看中了在一旁候場的王景愚手里端著的一盤燒雞,嚷著要買,王景愚不答應,兩人正在台上吵著嘴,沒想到姜昆在下面偷偷把雞給吃了。 

  丟了燒雞的王景愚氣呼呼地找馬季評理,馬季剛要質問姜昆,姜昆趕緊把一塊雞肉塞到馬季嘴里。馬季把雞肉藏到背後,轉過頭來批評王景愚:“沒有雞你就不能表演了?老演員嘛,就來個無實物表演嘛!”就這樣,王景愚開始了無實物表演《吃雞》。 

  沒想到,王景愚因為這個表演紅遍大江南北,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叫他“吃雞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吃雞》這個節目差點沒能上那屆“春晚”。 

  《吃雞》創作於1962年,在1963年的元旦晚會和之後央視舉辦的“笑的晚會”上,王景愚曾多次表演過,周恩來和陳毅看了笑得直流眼淚。但在隨後的“文革”中,“笑的晚會”和小品《吃雞》都受到了所謂的“笑里藏刀”的批判,被認為是資產階級腐朽生活作風的代表,王景愚也多次受到批判。這痛苦回憶顯然讓王景愚心有餘悸,縮手縮腳。 

  就在1983年“春晚”開播前一個星期,《吃雞》仍然沒有定下來。策劃組趕緊派馬季、姜昆做他的思想工作。三人在房間里開起了小會。 

  王景愚認為,這個節目無主題,容易讓人想到庸俗和胡鬧,當年就曾因為“無緣無故地笑”而被批判過,上晚會不合適。 

  姜昆安慰他:“《如此照相》我都說過,還被有些人批判,不也過來了嗎?” 

  “你那突出政治,怎麼也是社會大主題!我這《吃雞》突出什麼?突出個吃字?”王景愚反駁。兩人爭執不下。 

  馬季這時說:“十幾年時間,老百姓都沒怎麼樂,為什麼粉碎‘四人幫’後相聲這麼受歡迎?就是大家需要歡樂嘛。咱們搞晚會膽子要大點兒,讓大夥兒樂了就好。”王景愚聽了,沉默了半天,但還是沒有鬆口。 

  黃一鶴和楊勇看到這種情況,邊給王楓匯報了情況,邊繼續攻王景愚的“思想堡壘”。最後,王景愚看了領導的批示才終於鬆了口。 

  劉曉慶在主持中給父母拜年 

  晚會開始近兩個小時,看著所有的演員和節目都順利地進行著,但坐在監視器旁的黃一鶴心里卻忐忑不安,他的腦海里始終有個擔憂,那就是劉曉慶。 

  劉曉慶是所有演員中最後一個報到的,晚會開播前四五天她才從外地片場趕回北京。性格直爽的她剛到劇組,第一句話就給黃一鶴出了個難題:“我好幾年沒有回家鄉過年了,想在晚會中給爸媽拜個早年。您看行不行?” 

  這個要求若是放在20多年後的今天,根本就不算一個問題。但在那個年代,報幕員必須嚴格按照稿子念,任何個人情感的流露都是不允許的,更別說在國家級電視台節目中說自個家的事了。 

  劉曉慶的這個“小要求”讓策劃組的所有成員都頭疼不已,為此專門開了個會商量。最後,大夥兒一致認為:從政治嚴肅性來說不太合適,但從個人情感出發又情有可原。而且1983年“春晚”的基調就是突出闔家團圓歡慶春節,劉曉慶給父母拜年也能算是符合精神的。 

  可這事誰也做不了主,黃一鶴只能找主管晚會的台長王楓請示。王楓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只好轉而請示廣電部長吳冷西。 

  1983年2月10日,晚會最後一次彩排,王楓照例陪著吳冷西檢查情況。看到一切準備就緒,吳冷西很滿意,親切地和演員們聊起家常。王楓趕緊招手讓黃一鶴過去。黃一鶴到了跟前,順勢就把劉曉慶的要求給說了出來。 

  吳冷西略微沉吟了一會,對黃一鶴說:“你必須保證(劉曉慶)完全按準備的台詞說,不要多說,也不能說錯。”得到了領導同意,黃一鶴趕緊讓主持人們設計台詞,並且一再囑咐劉曉慶必須按台詞說。 

  “今天是除夕之夜,我在這裡向遠在老家、坐在電視機前的爸媽拜個早年。”當看到劉曉慶在主持過程中按照台詞自然地給父母拜完早年,坐在監視器旁的黃一鶴才鬆了一口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