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宋文洲:中國首富如何倒掉

http://www.CRNTT.com   2013-04-09 15:36:52  


 
  當然,便宜不占白不占。當時北海道有位著名“IT領袖”,他創業必我要早,卻被政府和銀行慣壞的典型。不說政府如何用這個那個方法支持他,就說讓我轟出門外的北海道殖拓銀行,其董事幾乎每月都去拜訪這位“IT領袖”,問其有無資金需求。時間長了,這位領袖竟然不耐煩了,“你如其借錢給我,還不如送錢給我得了。”這本來是句氣話,銀行董事不但不生氣,反而四處說這位“IT領袖”有魄力。

  後來不久,那位“IT領袖”因涉及性犯罪被逮捕,出獄後無心經營,現在已不知去向,北海道殖拓銀行也成為日本泡沫經濟後第一家破產的大型銀行。北海道政府現在還在為經濟的凋敝而一愁莫展,去年我曾被邀請為北海道政府部門和當地經濟界人士講課,討論如何振興地區經濟。

  從創業到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我沒有借過銀行一分錢,沒有受到日本政府的絲毫照顧,我也不關心他們政府有什麼優惠政策。因為我知道,無論有什麼油水,也快輪不到我的頭上,還不如潛心開發技術,研究用戶需求,充實自己的競爭實力。

  我沒有比爾蓋茨那樣的美譽,卻是第一個在日本創業上市的外國人。公司規模雖不大,但一直占有日本銷售管理軟件市場的最大份額,被認為是改革銷售業務流程的領頭軍。我退出一線經營已經8年多了,公司仍在健康地運營,證明它真的是在立足於市場,而市場是政府和銀行最不明白的地方。

  靠政府護航的“企業領袖”們 

  在和國內很多企業家交往中,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一定要搞好和政府的關係,一定要理解政府的戰略意圖,最好衝在政策的第一線,不能猶豫,更不能遲到。

  仔細想想,也有其道理。中國從計劃經濟開始改革,所有的資源和機會被控制在政府手裡。政府放開一點,機會就會釋放出一點,如果企業家不趁機衝殺,機會就會被別人占領,資源就蕩然無存,競爭條件就會雪上加霜。

  事實也證明,目前的大多數企業領袖們,除了其自身的才華之外,他們成功的最大要素就是和政府的關係,進而在政策、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獲得更多關照。我們沒有權利嫉妒他們,因為我們也可以用同樣方法接近政府,只是有人有條件,有人沒有條件而已。

  中國很多企業名義上是IT企業或商業連鎖等,實際上它們真正的競爭力往往是不動產。比如一個走在政策前面的著名IT企業,通過像施正榮那樣的“英雄”人物,到各地方政府那裡去要地皮,“英雄”的到來,意味著眾多的跟風企業殺來,地方政府可以象徵性地從“英雄”身上收取費用,而把真正的收益壓在那些跟風而來的蠢貨們身上。

  在政府手裡尚掌握大量資源和機會,而且企業家比較弱勢的時代裡,從整合資源和提高效率的角度來看,緊跟政府也許是企業家的合理選擇。

  可是,在政府手裡掌控的資源和機會越來越少,消費者的發言權原來越大,越來越需要靠企業自身的經營競爭力才得以維持的時代,政府已經失去了原來的神通,依靠政府的企業的日子也會越來越不好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