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葉檀:中國經濟的板藍根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3-04-10 08:40:58  


 
  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實例。以奶粉業為例,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劉美菊曾經表示,市場主流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都沒有問題,“百分之百合格,消費者盡可放心食用”。這是從2011年起,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在行業實施“月月抽檢計劃”,檢測得出的結果。

  但這一結果並未得到市場認可,中國消費者大規模從國外採購奶粉,電子商城排名前列的都是海外品牌,不良商人山寨國外奶粉,筆者看到身邊的朋友竭盡所能採購國外“正宗品牌”,看得出奶粉信用恐慌仍在蔓延。這兩年,國內奶粉市場份額下降,洋奶粉價格上漲,除去通脹部分,就是國產奶粉信用損失的市場價值。

  食品安全信心從無良商人層面提升到更高層面,惡劣的環境直接影響到食品質量。雖然《人民日報》希望消費者保持理性,看到國內奶粉質量在上升,但也承認“回顧近年來先後發生的黃曲黴素污染、汞超標等奶源質量事件,僅僅是媒體將其公之於眾,卻未能追根溯源找到問題的症結,並進而依靠監管措施及制度約束加以徹底消除。如果奶源質量不穩定的隱患一直存在,這對於企業來講就是一種時時存在的風險,對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更是一種無形的打擊”。

  更糟糕的是,政府公布的數據一一遭到質疑,從最初的質疑CPI,到現在的質疑進出口數據,進出口境內外數據無法對應,被質疑的部門從國家統計局、環保部到海關總署,無一幸免。在各個政府部門澄清之後,情況沒有好轉,反而催生了市場的逆反預期。最新的例證是,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增幅同比增速19.8%,但研究者很快指出,這一可觀的數據與香港的數據完全無法對應。

  研究成本大幅上升。研究機構與投資者各出奇招,有的研究機械工程設備訂單,有的研究房屋租金,而現在,“克強指數”大行其道。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2010年推出克強指數(Li keqiangindex),選取工業用電量、中長期信貸餘額和鐵路貨運量三指標,權重各為40%、35%和25%,用於評估中國GDP增長量。2007年,李克強任職遼寧省委書記時,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分析當時遼寧省經濟狀況。目前這一指數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與大眾感受更相近,因為這三個數據比較難造假,不像工業產值、利潤等受到政績壓力,容易造假。無論如何,權威數據受到質疑,都不是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的前提,人們容易陷入小農社會的直覺判斷中。

  信心缺失還造成金融創新困難。商業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減少風險是國際慣例,但面對目前的金融信用現狀,大力推行資產證券化,讓人擔心會成為銀行通過虛假評級向投資者甩掉壞帳的方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