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竹立家:未來五年的中國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04-14 10:01:52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訊/“未來五年,中國的改革主題和中心議題將發生重大變化。”3 月17 日全國“兩會”結束之際,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獨家對話《中國民商》,解讀和分析未來五年乃至十年,中國改革的議題、改革的重點和改革的路徑。

  “公正”將成為未來改革主要議題

  《中國民商》:您為什麼說,未來5 到10 年,中國改革主題和議題將要發生重大變化?

  竹立家:以“公正”為核心重構我國改革話語體系是實現我國社會現代的關鍵環節。過去三十多年,我們改革的中心議題是解決貧困,這個問題基本已經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完成。未來五到十年乃至三十年,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社會主義”發展階段,中國改革的主題將轉變為解決社會的公正性問題,就是要真正實現公正的平等,實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向全世界展示在新時期新階段、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社會主義理念在中國的“新現實”。

  中國已經步入風險社會,改革的不確定性、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強。如果未來五到十年,我們在以公正為價值導向的改革沒有大的突破,特別是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發展進程和權力制約方面沒有突破,中國的發展前途堪憂。

  《中國民商》:應該如何理解重構“以公正為核心的改革話語體系”?

  竹立家:這裡面,要確定人民在改革中的主體地位,重申個人基本權利,像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從政治發展來講,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就是要實現這五個基本權利。在具體的可操作的政治文明建設中,必須強調要真正的體現老百姓的這五個權力。如果老百姓的權力實現不了,就很難對公共權力形成有效制約,就很難遏制公共權力的腐敗,很難使公共權力成為以人民為主體的權力,就很難實現老百姓在權力機構中的主體地位。最終,就很難談得上真正意義的民主與民生。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的社會主義的公平和正義。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國民商》:作為在2006 年最早提出限制“三公消費”的學者,您對李克強總理代表本屆政府的“約法三章”,有何感受?您認為“約法三章”怎樣落到實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