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超越“投資拉動”“消費拉動”之爭

http://www.CRNTT.com   2013-04-14 10:02:50  


不能簡單將投資和消費割裂開來,投資的目的在於消費,二者之間存在有機聯系和融合。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訊/近日,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會上表示,如果中國經濟是由消費拉動的,會出現類似美國的危機,也即“未來中國經濟仍將由投資而非消費驅動”。顯然,這與經濟學家陳志武等人“中國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難以為繼”的觀點相左。實際上,這兩類觀點均言之成理、已經交鋒多年,總體上“消費率偏低,投資率偏高”成為主流觀點。

  中國消費率偏低的主流觀點的依據主要是國際比較,世界上很難找到類似經濟體。中國居民消費率由1992年的47.2%下降到2010年的33.8%,遠低於世界中等收入國家60%的平均水平,低於中低收入國家41%的平均水平。2001-2010年,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由1980年的71.8%下降到2011年的51.6%,遠低於71%-75%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反對一方則認為“消費率偏低”論證方法不嚴謹、可比性存在問題,還有大量的消費支出未統計進來,實際消費率超過60%,與東亞“四小龍”所經歷過的水平相似。

  時代周報發表社論稱,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調結構進程,主張消費主導經濟增長的呼聲一直很高,反過來,投資拉動經濟、經濟刺激計劃極容易讓人受到“刺激”、引起反彈。往往一提投資拉動,就會想到房地產、“鐵公基”、重工業等領域,許多質疑也伴隨而至,如容易導致產能過剩、通貨膨脹、地產泡沫、產業結構扭曲等問題。不可否認,中國10多年來“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政策實施的效果並不很明顯,投資率依然長期居高不下。

  實際上,從資本回報或效率視角看,投資率高並不意味著投資偏高或過度。清華大學白重恩等認為,中國的資本回報率一直明顯高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也高於很多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如1993年中國實質回報率是15.7%,近期為5%左右。北大科研組也認為,中國工業企業的稅前利潤率超過日本,接近美國。雙方研究均不支持投資過度的判斷,這也說明“投資熱”有其合理性、自發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