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後危機時代貨幣戰已打響

http://www.CRNTT.com   2013-04-28 08:35:59  


 
  新興市場為“貨幣戰爭”未雨綢繆

  所謂“貨幣戰爭”,指的是讓一國貨幣貶值,以提高其出口競爭力的策略,它有助於國內的增長,也可以適當推高通貨膨脹率。這對於單獨的某一國家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批評者指出,這是一種“以鄰為壑”的政策。

  對“貨幣戰爭”的深刻恐懼可以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由於當時世界上各經濟大國紛紛採取“經濟民族主義”政策,一方面試圖將它國商品拒之門外,另一方面又讓本國貨幣一再貶值,以圖提高國家競爭力……致使短期內全球貿易一落千丈,進而加劇了各國國內的經濟危機。而在另一方面,海外廉價資金的大量流入導致增長速度較快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的通脹率迅速上升,從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

  關於“大蕭條”的爭論也許至今仍未平息,但有一個共識已經取得:貨幣戰爭不可能推動經濟實現更快增長,它只不過是徒勞地試圖將本國經濟調整的痛楚轉嫁到別國身上。之所以稱之為“徒勞”,是因為個體理性導致的必定是集體無理性,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公地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看,納粹法西斯在德國的上台正是西歐奉行損人利己的“經濟民族主義”政策的政治後果。

  不過,將安倍晉三的日本政府指責為挑起“貨幣戰爭”的罪魁禍首(令人聯想起當年發動二戰的軍國主義日本),顯然有些尋找替罪羊的味道。事實上,如果世界真的已經出現令人恐懼的新一輪“全球貨幣戰爭”的話,美國才是它的第一個發動者。“匯率戰”這個詞是巴西財長吉多.曼特加於2010年最先提出的,他當時用它來描述發達國家貨幣寬鬆措施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新興市場——造成的嚴重後果。曼特加的頭號抨擊對象,正是開動印鈔機實施QE政策的美聯儲(FederalReserve,簡稱Fed)。

  眼下,一場後危機時代秘而不宣的匯率戰似乎已經重新打響,一直以來奉行傳統貨幣政策的日本終於也加入了伯南克(BenBernanke)領銜的量化寬鬆陣營。歐元可能仍然缺乏一位意志堅定的指揮官,但在歐洲的邊陲,兩年來飽受緊縮之苦的英國也已做好開動印鈔機的準備……

  雖然迄今為止,高談“貨幣戰爭”的主要是學術界和媒體,各國政府仍將它視為一種禁忌(每一次G20和G7會議都力圖淡化對它的緊張和憂慮),但各國對有可能出現的貨幣競相貶值依然表現出了高度警惕。除了先前提到的近年來備受雷亞爾升值困擾的巴西外,最鮮明地表達反對態度的是德國政府。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Merkel)是至今唯一一位公開警告過日本加速印鈔引發貨幣戰擔憂的西方領導人,德國財政部和央行還多次試圖在G20和G7會議上通過游說來對日本施壓。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巴西財長曼特加指責為挑起“匯率戰”的元凶的美國,也一直對日本的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持強烈的批評態度。早在2011年底,美國財政部就表態不支持日本的匯市干預行動;而奧巴馬政府在兩周前就全球匯率發布的半年度報告中,再次使用了新的、針對性的語句警告日本不要為獲得全球市場競爭優勢而壓低日圓匯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