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解析國際學校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14:52:08  


 
  學費動輒幾十萬   

  昂貴學費的絕大部分,是用來支付外籍教師薪酬的,因為他們的年薪為3萬~4萬英鎊。“不用這個價錢,根本請不來好老師。”

  《環球》雜誌記者/樂艶娜

  2013年初,對於牛津國際公學中國區總經理盧敏軍來說,並不能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1月,路透社在一篇《“國際學校”在中國遍地開花》的報道中,拿牛津國際公學常州分校“開刀”,一方面指出國際學校開到二線城市,是“為了謀求開發不斷擴大的中國富人的市場”,這些富人們“願意支付每年高達26萬元人民幣的費用,讓子女接受西式教育並獲得海外大學的‘入場券’”;另一方面,稱牛津國際公學與牛津大學毫無關係,選擇這樣的名字並製造國際氛圍,是為“說服野心勃勃的中國父母支付高昂學費的關鍵”。

  此後,這篇將中國國際學校增長迅猛的執著與中國富人的增加直接掛鈎的文章,掀起了不小的風浪。不少網友認為,國際學校收費高昂,純粹是為了騙錢。

  在《環球》雜誌所進行的網絡調查中,對“不送孩子到國際學校就讀的原因”的回答,48.82%的人的選擇了“學費昂貴”,相比之下,選擇“教育資質不明”(19.36%)和“教育質量良莠不齊”(16.38%)的要少得多。

  對此,盧敏軍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很無奈。他坦言,路透社的報道使他一度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對媒體的各類報道也深表憂心。

  “其實,路透社對我們所收取的學費進行了誇張。我們的學費平均下來差不多是14萬一年,其中11萬左右是學費,其他還包括住宿費用、就餐費用以及其他學雜費。”盧敏軍說。在牛津國際公學常州校區,所有的學生都是寄宿制,一個月只有兩次回家時間。

  對於校名,盧敏軍表示,“我們從未在任何宣傳上稱我們與牛津大學有關係。牛津只是一個地名,而且我們公司確實在牛津地區有分校。取名字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是個學問,取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比較能夠聯想。我們取這個名字,在商業和法律上沒有任何問題。”

  那麼,一年14萬的費用,到底貴不貴?這些費用能換來等值的服務嗎?

  盧敏軍告訴記者,學費的絕大部分是用來支付外籍教師薪酬的,因為他們的年薪為3萬~4萬英鎊。“不用這個價錢,根本請不來好老師。現在我們還沒有搬到新校區,只有60個左右孩子,但已經聘請了十幾個外教,所以算下來就知道,我們所收的費用並不算誇張。”

  伊頓教育咨詢(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廖立力也指出,教師的成本是學費較貴的主要原因。伊頓國際教育集團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在中國的8個城市設立了幼兒園和國際學校。成都是該公司在西部的主要拓展地區,已經設立了卓錦城幼兒園和時代豪庭幼兒園,並將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再開辦4所幼兒園,並打入重慶市場。

  該幼兒園設有國際部和國內部,由於學前教育並不在義務教育的範圍內,所以在教育部注册後,可以同時招收中國本地兒童和外籍兒童。國際部是指班主任是外籍教師,全天都會陪伴孩子,用英語授課,所以孩子們一直生活在國際氛圍內;國內部的班主任則是英語較好的中國老師,外籍教師只進行教學活動,不負責陪伴孩子們。

  “國際部目前的收費是10萬一年,國內部時代豪庭收費5萬一年,卓錦城是老園,一年35000元,因為它的外教只有兩名,比較少。其實相比大城市來說,這只能算是一個中檔的收費。它比一般幼兒園收費高,一方面是外籍教師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是小班授課,每個班不超過20人。”廖立力介紹說。

  剛剛從人大國際班畢業、已經拿到聖地亞哥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小宛(化名)告訴記者,自己一年的學費是4萬,比本部的確是高了一些,但從結果來看,她覺得很滿意,“我沒有在本部上課,不確定我如果上本部,能不能拿到這個offer,但從目前的結果以及我學到的東西來說,我認為是物有所值的。”

  “學費高,與高收費但沒有達到承諾的效果,這是兩個範疇的問題。”熊丙奇說。據他了解,從國外引進學制、師資,開設幾十甚至上百門課供學生選修,再加上一些學校定期組織游歷活動,甚至是出國比賽和游學,收費貴是肯定的。

  “我認為家長們不是糾結學費貴,而是糾結於這麼高的學費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現在確實有一些‘國際學校’‘國際班’是騙錢的,但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不能一概批評國際學校收費貴。”他說,“家長們選擇時要睜大雙眼,找能提供優質服務的學校,這才是關鍵。”(未完待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