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微博特色在於網民更可能被操縱

http://www.CRNTT.com   2013-06-06 11:06:22  


資料圖:趙鼎新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中評社北京6月5日訊/“在中國,微博可以無限制被評論,顯示很精確的轉發數,還帶有長微博功能。這些性質不但使得微博在中國有替代博客的趨勢,而且加大了‘水軍’在中國微博中的重要性,使得中國的微博更容易形成強勢意見領袖和網絡紅人,而網民也有了更大的被操縱的危險。”《東方早報》日前刊載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趙鼎新教授在華東師範大學的演講實錄“中國微博特色在於網民更可能被操縱”,文章內容如下:

  微博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公共空間”,每個公共空間性質都不一樣,今天我主要談微博對中國發展影響比較大的政治公共空間。

  我想許紀霖先生邀請我作這個報告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寫過一篇《倫敦騷亂》(編注:原載《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1年10月16日第4版),講倫敦騷亂中Twitter等微博工具所扮演的角色與中國媒體和微博在同樣性質事件中的表現如何不同,講了英國的Twitter怎麼從一開始鼓動騷亂,到後來積極投入滅火。第二,就是《時代周報》採訪我後刊出的《微博已經改變了中國》。原稿有近9000字,我當時主要講的也不是微博,結果刊出4000多字,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主要談微博了。其實那時我自己也沒微博,就在寫《倫敦騷亂》文章時稍微研究了一下Twitter,中國的微博當時還沒研究過。

  這次許紀霖要我講微博如何改變了中國,還真把我難倒了,於是我悄悄穿上“馬甲”注册了一個微博,在裡面悄悄觀察,然後比較美國Twitter和中國微博的區別在什麼地方。我把紀霖先生的邀請當作一個機會,依照著學者做課題寫開題報告的方法和思路,把我的一些觀察和體會做了初步總結。我的報告分為四個部分,前三部分是分析視角,最後一部分則是初步結論。

  ■ 中國微博特色: 網民更可能被操縱

  第一部分是微博的性質,它作為一種輿論媒體、自媒介具備什麼性質?這個很重要,比如現在我說的話,教室裡的人遠的近的都能聽見;我如果在桌上刻個字,你們遠的就看不見,但這個字永遠都在這個桌子上,而我說的話如果沒有被錄音,話說完這個聲音就沒有了。這說明什麼問題?就是說我的話用口語來傳聲和用書寫來表達,其性質是不一樣的,聲音傳得遠,字跡則保留時間長。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加拿大有一個叫麥克盧漢的人把這個原理稱之為“媒介即信息”,即不同的媒體本身具有不同的性質。這很重要,比如法國革命,關於法國革命形成的理論很多,但有一種理論認為報紙的出現是一個重要原因,報紙出現之前這世界上沒有公眾輿論這種東西,而報紙為公眾輿論的產生提供了可能。問題是路易十六不知道這一新生事物的厲害,因此也沒有相應的針對措施,所以出了大問題。 

  後來收音機出現了,電視出現了。電視的出現打破了時空。電視出現前老百姓基本上是看不到國家領導的,這十分有利於政治家神秘感的製造和維護。電視出現後政治家常常在電視新聞裡露臉,雖然電視新聞可以剪輯,但是一個政治家作為常人的一面還是會不斷在新聞中被展現。久而久之,國家領導身上的神秘性就會削弱,或者說電視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威。再說性別問題。原來女人看女人書,男人看男人書,現在男人女人在電視前往往看的是一樣的節目,或者說主要是由男人製作並往往帶有男性視角的節目。久而久之,女人們就會把這些節目中男性視角下的英雄視為自己的榜樣,她們的思維方法就會向男性靠攏,這就對男性的權威構成了挑戰。美國就有學者用這一機制來解釋當代西方女權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