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歷史反思:大多數紅衛兵為何不道歉

http://www.CRNTT.com   2013-06-22 10:42:11  


西糾第八號通令。其中有“抄了就抄了,打了就打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之語。
以蒯大富為首的清華井岡山兵團所辦的《井岡山》報,是一份很典型的造反派報紙。
 
  “這裡應該特別提到紅衛兵和‘西糾’等群眾組織在抑制混亂方面所起的作用。……8月25日,北京31所中學的紅衛兵代表在師大附中集會,成立了首都紅衛兵糾察隊西城分隊(簡稱西糾)。不久相繼成立了東城分隊、海淀分隊等。它們‘糾察’誰呢?糾察紅衛兵。成立糾察隊的目的,就是干預紅衛兵運動,維護政策,執行紀律,穩定秩序。它的成立和活動,為周恩來、陶鑄、王任重、廖承志等許多老革命家所支持,最初中央文革小組也不反對。周恩來曾派國務院秘書長周榮鑫、副秘書長雍文濤指導糾察隊的活動。8月27日發出的‘西糾’第三號通令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隨便宣布戒嚴,‘尤其不允許攔截和檢查首長的汽車!’‘絕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攔截軍車!’‘絕不允許任何人擅自查抄國家機關、查抄國家負責幹部的家! 我們要保衛國家機密!保衛革命老首長的安全!’……‘西糾’還受周恩來重托,保護了宋慶齡、何香凝、郭沫若、傅作義、張治中、邵力子、章士釗、程潛、蔣光鼐、蔡廷鍇、沙千里、張奚若、李宗仁的宅邸的安全。老紅衛兵和‘西糾’等當然有其歷史的局限,但是他們的歷史功績,不可埋沒。”(《大動亂的年代:“文革”十年動亂史》,人民出版社)

  “西糾”是老紅衛兵組織,其領導成員多為各級黨政幹部子女;“保衛革命老首長的安全”是他們立場中的應有之義。其他類似的保守派紅衛兵組織,情形也大致相同。包括“西糾”在內的不少保守派紅衛兵,在文革結束後,普遍比較強調當年曾起到過的這種維穩作用。

  “造反派”紅衛兵多強調自己當年是“為爭取平等而鬥爭”

  但中央文革既然以“打倒走資派”為號召,勢必衝擊到在位的中央及地方領導幹部,“西糾”這類保守派紅衛兵組織被拋棄,造反派紅衛兵獲得支持並迅速取得在紅衛兵運動中的主角地位,是必然的事情。以北京四中為例,文革開始後,學校內的高幹子弟、工農兵子弟和知識分子子弟都成立了自己紅衛兵組織,分別是“老兵派”、“四四派”和“四三派”,前者屬於保守派,後兩者屬於造反派。1966年10月份之前,“老兵派”在四中占據著絕對上風。但隨著“‘無產階級司令部’發動了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新戰役”,“老兵派”被拋棄,“四四派”和“四三派”開始崛起。

  北京四中六七屆高二(二)班學生王祖鍔,是當年四中造反派的一員。他在回憶文章《為爭取平等而鬥爭》中,對自己當年的造反派紅衛兵經歷頗感自豪:

  “回顧那噩夢般的經歷,聊以慰藉的是,在‘階級鬥爭’最狂熱的時期,作為群眾組織‘新四中公社’的創始者之一,我與那些血統不那麼‘高貴’的學友們一起,曾奮力追求平等。……毛澤東在發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號召之初,並沒有像後來那樣明確告訴人們‘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鬥爭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因而在‘四清’運動前後,包括文化大革命初期,按照慣性思維,人們認定階級鬥爭的對象就是‘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以及子女們。……‘四清’運動後,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階級路線也貫徹得越來越嚴格。凡出身不好的人都會被直截了當地告知,不要幻想參軍人伍;不要期望上名牌大學,報某某專業;不要企圖留城工作;更別妄想進大機關和科研機構……人與人的不平等到了如此地步,有些人還是不滿足,終於公開舉起‘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論’大旗,分明要把‘有成分論’鐵定為‘唯成分論’,把‘黑五類’子女們稱為‘狗崽子’,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我出身於軍隊技術幹部的家庭,雖不在‘狗崽子’之列,但我對這一套從內心很反感。……‘無產階級司令部’發動了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新戰役。……人們終於聞到春天的氣息。特別是‘黑五類’子女感到壓力減輕,甚至有了某種解放感。我的同學們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開始行動起來。…… 可以說,‘新四中公社’的建立,從根本上改變了四中校園的政治格局和氛圍,‘血統論’幾乎沒有市場,那些‘高貴者’不再稱王稱霸,許多‘黑五類’子弟掙脫精神枷鎖,成為政治活動的積極分子,顯示了獨特的才華與智慧。……回首往事,在那血與火的年代,我們憑滿腔熱情,為社會公正和人與人的平等而鬥爭,這是值得驕傲的。”(《暴風雨的記憶: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三聯書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