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適度放鬆政策才能激活貨幣存量

http://www.CRNTT.com   2013-07-01 08:40:09  


  中評社北京7月1日訊/過去十個月內社會融資規模雖然增長很快,但沒有傳導到實體經濟。

  融資規模的增長為什麼沒有傳導到實體經濟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文章稱,估計有如下幾種原因:首先,實體經濟信心不足甚至下降。如融資成本過高、匯率升值太快、價格下跌、通縮預期、對經濟增長(訂單)預期悲觀、政策不穩定等。這類“信心”問題導致了資金的“流通速度”的下降。其次,由於各種類型的套利,企業從銀行貸款和債券市場獲得的資金以其他形式(如信托、委托貸款)被轉貸,導致社會融資規模的重複計算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率被高估。最後,一些企業和地方平台需要靠借新還舊貸款的利息,使社會融資規模對實體經濟提供的“淨增”融資規模被高估。

  考慮到上述問題,上半年的實際貨幣信貸環境沒有像社會融資規模的數據表現得那樣寬鬆。

  與社會融資規模顯示的趨勢相反,實體經濟所獲資金的增長率在減速。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來比較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率和非金融企業實際到位資金的增長率。如果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率明顯高於企業獲得的資金的增長率,就表明前者可能被高估。

  方法一是流量比較:今年前四個月,社會融資規模的同比增長為63%。但在同一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的同比增長率為20.9%。

  方法二是存量比較:即比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與非金融企業負債存量的增長率。我們發現,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同比增長從去年六月的16.6%上升到今年3月份的20.9%。但是,2400家A股非金融(包括地產)上市企業的總負債的同比增長率從去年六月的16.9%下降到了今年三月的15.9%。統計局公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總負債的同比增長也從去年六月份的14.6%降到了今年三月的13.4%左右。此外,根據銀行、城投債和信托業的數據,去年底地方融資平台負債餘額的同比增長率約為10%-15%,也明顯低於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在去年底19%的增長率。

  從實際利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來看,目前的貨幣條件偏緊。除了上述從企業獲得的融資量來判斷貨幣條件的鬆緊程度之外,還可以用實際利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來判斷貨幣的鬆緊程度。目前,實際利率(用基準貸款利率減PPI同比增長率)遠高於過去十幾年的平均,因此從利率來看貨幣是偏緊的。從今年年初至五月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達8%,而此前十年的年平均升值幅度僅為2%,表明最近的匯率走勢也產生了緊縮的效應。另外,PPI呈現明顯通縮,CPI同比增長也明顯低於預期目標。從這幾方面來看,貨幣條件不是過鬆,而是偏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