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鐘偉:對中國經濟要有強烈危機感(下)

http://www.CRNTT.com   2013-07-03 08:28:20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鐘偉
  中評社北京7月3日訊/第一財經日報今天續登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的文章《對中國經濟要有強烈危機感(下)》,內容如下

  第五,金融風險。

  經濟增長下行和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弱化,自然帶來金融風險。結構轉型的痛苦,意味著銀行體系要維持在2%以下的不良率不太現實。

  我們大致可以將金融資產去向歸結為四塊:一是地方債務,餘額15萬億~18萬億元;二是房地產,銀行信貸約13萬億元,影子銀行系統涉及房地產融資大約為4萬億~5萬億元,加總也有近18萬億元;三是製造業,銀行業對製造業的貸款占比超過25%,因此製造業的金融債務至少在20萬億元以上;四是基建和居民戶,金融債務不會低於製造業,且融資期限更長。

  從銀行系統看,目前中長期貸款的占比仍然超過52%。和地方債務、房地產、基建融資相比,製造業埋伏的金融風險更為迫在眉睫。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持續下行沒有趨勢性扭轉。未來中國經濟若能穩定在6%~8%的增長平台已非常難得。

  和上一輪國企攻堅戰不同的是,這次去產能帶來的衝擊將更持久,去產能和產業結構調整不太可能在3年內完成,在此進程中不太可能導致銀行不良率上升到1998~2003年間25%那樣的極其危險的水平,但不良率將升至4%~10%的溫和水平,相應的不良餘額約為3萬億~7萬億元,和目前不足2萬億元的撥准餘額以及每年1萬多億元的利潤相比,中國的銀行業和金融體系需要做好迎戰艱難歲月的準備。銀行業整體維持兩位數利潤增長的時代已經終結。

  我們該如何看待金融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