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光遠:“以房養老”何以引發不安

http://www.CRNTT.com   2013-09-17 11:54:15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訊/一個人30歲按揭買了房子,在60歲退休的那一年終於還完了貸款,但為了養老,他在60歲的時候通過“反按揭”的方式,把房子賣給了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每個月給他一定的養老金,直至終老。這就是實行“以房養老”模式後中國老人的人生軌跡。

  對於“以房養老”,南方都市報今天登載的經濟學家馬光遠文章《“以房養老”何以引發不安》指出,如果政府明確以房養老只是一個補充,並且在金融、稅收方面鼓勵金融機構進行嘗試,完善具體的制度細節,對於老人當然是一個好事,但如果嘗試的目的是替代公共養老體系,則很顯然,是距離正確的方向越來越遠。何況,回到現實,真正要嘗試以房養老,還有很多障礙。詳論如下:  

  一個人30歲按揭買了房子,在60歲退休的那一年終於還完了貸款,但為了養老,他在60歲的時候通過“反按揭”的方式,把房子賣給了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每個月給他一定的養老金,直至終老。

  這就是實行“以房養老”模式後中國老人的人生軌跡。在國務院剛剛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中明確提出,金融機構要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而這種“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就是很多國家流行的“倒按揭”的以房養老模式。比如你買房子的時候做一個按揭,交了首付,然後每個月還房貸。以房養老就是一種倒按揭,保險機構或者金融機構按照一個評估值,每個月給你一定的養老錢,養老送終,最後房子的產權歸保險機構或者金融機構。這種模式在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都存在,但在任何一個國家,這樣的模式只是一個補充的非主流的養老模式,也完全是出於老人和金融機構的自主選擇,適合的人群非常少,也即“小衆”的養老方式,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但筆者關注到,這一次“以房養老”提出後,卻引發了民衆對現有的養老體系的極大不信任和焦慮,這很顯然是和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