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多研究幾個古字 遠勝讀十部新書

http://www.CRNTT.com   2014-02-10 14:28:30  


 
  澄衷蒙學堂招收的大約是6歲至10歲大的學生。王星認為,《澄書》中的注釋,“還是不利於幼童自我學習,畢竟通過13個字來學習一個字,還是有相當難度的,不符合認知的規律。”

  胡赳赳坦承,現在來看,小學生從此識字,會感到有點困難,但仍然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當時學習的孩子受益匪淺”:“用的是這麼深入的課本,不到10歲,認得三千多個字,舊學底子打得很牢,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澄書》不只是教人認得幾個字,而是涵蓋了語言、自然、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知識,被稱為“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在胡赳赳看來,現代教育分工太細,“語文只是語文,數學只是數學”,但其實,認知是一體的、全方位的,“你沒辦法分開”。《澄書》正能提供這種一體式的認知。

  在微博上,學者餘世存感嘆:“我確實忘了說,中國人的文化標準中有一條即是認字,故傳統教育中能認字就是有文化的人,因為漢字中有做人的道理,有哲學、心理學、醫學……”。餘世存認為,當代人雖然讀了大學,但多半不會認中國字了;文字跟數字一樣,在我們這裡只是被利用的工具,我們還未生活在尊重其價值的文化裡。

  【反響】 伸張兒童的心靈自由

  《澄書》是適合父母帶著孩子閱讀的親子讀物。對於兒童來說,這套書大有用處,對於為人父母者,亦能發揮作用。“最好是每天認識一個字,全部讀完,差不多要十年。”胡赳赳如是建議。在網上,網友“半閑空間”也提出:“昔時發蒙之作,現今的家長們尤應補修,欲教育好‘下一代’,當先挽救缺少教育的‘這一代’。”

  還有網友把矛頭指向其他啟蒙讀物。“很多蒙學的書都有穿越時代的價值,”網友“徐晉如”認為:“可是,現在的家長偏偏喜歡《弟子規》那樣的糟粕,典型的自己做奴才不夠,還要孩子跟著一起做奴才。”

  在澄衷學堂,“性靈說”則被積極倡導:“訓蒙以開發性靈為第一義。教者了然於口,聽者自了然於心;即或秉質不齊,亦宜循循善誘,不必過事束縛,以窒性靈”。《澄書》正是在這樣的主張下產生的,它致力於培養人格,伸張心靈自由。

  胡赳赳認為,今日之學校教育,管理與異化、指標與升學、聽話與服從上升為第一要務,心靈之自由、性格之淳然,反而如窒如盲,“人從‘材’回到‘才’,才是本來面目、性靈本事。回望歷史,反觀自身,《澄書》做到了一部原典該做到的品性,只怪我們自己視而不見。”

  在現代社會中,漢語被異化、被意識形態化甚至被污名化了,重現漢語之美,也變得至關重要。投射到啟蒙教育領域,申明對漢語的態度,拓展心靈的邊界,就顯得十分急迫。

  對於這一點,胡赳赳一再說明:“有些語言,你以為你在使用,但是你不知道它的本來意思,你根本沒有擦亮它。我們總是輕飄飄地使用,一旦你找到漢語的重量,你就不會這樣,你就會心生敬畏,下筆會感到有千鈞一發之力。”即便如此,他對《澄書》能否被廣泛接受並不過分期待,他說:“不管這個社會怎麼變,總得有幾個讀書種子,薪火在傳遞就行。”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七百六十二幅插圖,內容涵蓋天文地理,自然現象,山川河岳,地方小志,樂器武器,花鳥魚蟲,礦物金屬,日常生活,農業洪業,動物植物,人類活動,語言文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