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生育新政:改革的意義及挑戰與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2-17 12:09:54  


 
  第三,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綜合治理難度極大。出生性別比的正常範圍是103~107。中國從1982年出生性別比達到108.47之後再沒有回到正常值範圍,目前為止的最高值是2008年的120.56。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不能單單用“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來解釋,與我們的制度、技術、理念以及計劃生育政策都密切相關。

  第四,人口整體素質依舊不高,直接影響到國家競爭力。2010年,中國的文盲率為7%,呈下降趨勢,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9年。中國經濟發展長期依靠“人口紅利”支撐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來如何跨越“人口紅利期”進入“人才紅利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第五,名義上城鎮化水平推進加快,但是偽城鎮化引發的問題亟待關注。目前,人口遷移流動處在最活躍時期,但農民工社會融入問題凸顯。2012年,中國城市化水平為52.57%,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2012年,目前居住在城鎮的6.1億多人口中,有1.6億持有農村戶口,多數為居住在城鎮的流動人口。農民工總量為2.25億,其中外出農民工為1.40億。按照目前人口城鎮化的速度,“十二五”末期,城鎮化率將至少達到53%。

  第六,家庭規模銳減,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值得關注。2000年到2010年間,中國每戶的家庭人口數由3.44人下降到3.10人。

  文章指出,新時期中國人口發展形勢更趨複雜,一方面,人口數量仍然是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新的發展模式對人口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們對人口結構、家庭變遷等帶來的問題還缺乏認識和對策。

  未來人口發展戰略思路須堅持兩個戰略原則:人口自身均衡發展和人口與經濟環境協調發展。人均觀念的貢獻與缺點都是強調人口發展要服從經濟資源環境。而當前的形勢是生育率已經基本下降到極限,沒有潛力可挖了。雖然人口還在慣性增長,但在20年內將達到高峰,之後出現負增長。人口慣性是以前高生育率的遺產,但低生育率正在積累負慣性。當前如何選擇適度生育率,取決於更長期的人口目標和戰略。而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對這種更長期的人口目標和戰略至今並不明確。

  文章認為,中國人口發展呈現明顯階段性特點,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計劃生育將是未來堅持的基本國策,但是並不等於獨生子女政策。解決人口問題方案也必須是統籌、協調和多方面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