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以大調整大改革對抗下行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4-29 08:21:42  


 
  樂觀的理由站不住腳

  文章稱,對經濟持樂觀態度的人也有樂觀的理由,但這些理由都站不住腳。

  其一,有人認為,速度下降是因為進入了“中速增長期”,以後7%左右的增長將是常態。

  這個理由站不住腳是因為,如果近三年來的經濟增速回落屬正常,那就應該是產能和產出水平同步回落,表現為產能利用率的穩定。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後,工業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都出現了顯著回落,但產能利用率除了危機時期,都長期保持在穩定水平。這是因為在市場調節下,資本邊際報酬率在各個經濟領域間要求平衡,如果在哪個領域里資本由於運用不充分而不能獲得平均回報,就會退出。但中國目前的情況是,當產出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時候,供給能力仍在增長,其結果就是設備使用率大幅度下降。根據有關調查統計,大約從2007年高峰時期的接近90%,下降到目前的低於75%,許多產業甚至低於70%。中國目前的企業設備使用率已低至西方國家爆發生產過剩危機時的水平。這像是中國步入“中速增長階段”,還是更像走向生產過剩危機?

  其二,有人認為,美日歐經濟在恢復,會支持中國經濟在一季度以後出現反彈。

  美國經濟真的從次貸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了嗎?我看得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直到2012年,美國經濟規模才恢復到次貸危機爆發前,工業生產遲至去年11月才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美國在戰後從未經歷過如此緩慢的復甦。如果說復甦,只有金融市場復甦,道指和標普指數都創出了歷史新高,但這是在美國超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實現,也堆積起新一輪資產泡沫。新危機的爆發估計逃不過明年,特別是在美聯儲加息之後。從歷史上看,日本資產泡沫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都是在央行加息後爆發的。

  從今年短期看,雖然剔除去年一季度的出口水分後,今年一季度的出口還有5%左右的正增長,但是對美國的出口已經低至0.9%。此外,今年3月20日到4月17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地中海BDI指數已經暴跌43%,說明後續世界貿易很可能發生較大的向下波動,也必然對近期中國出口形成阻力。總之,越往後看外部環境對中國的不利影響越多,對中國經濟增長是助力還是阻力,現在還很難說。

  其三,服務業可以接替工業成為“保7”的主力。今年一季度三產增長率超過二產,三產比重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49%,由此很多人認為,即使工業增速上不去,還有服務業接替工業撐起7.5%的增長率。

  服務業是“毛”,製造業是“皮”,製造業增長停滯,服務業還能撐多久?的確,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任務後都進入服務業為主體的時代,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真實城市人口只占3成的國家,離完成工業化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距離服務業主導時代也就還有很長距離。況且,當發達國家進入到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增長階段後,經濟長期增長率普遍都下降到3%左右,因此想靠服務業“保7”也沒可能。

  所以,目前服務業的增長快於工業,並不是因為對服務業的需求更強勁,而是因為工業增速收縮得比服務業快。從服務業自身看,也是從2007年16%的增長率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7.8%,按回落幅度計算,已比工業還大。

  與服務業相關緊密的是居民消費,而目前消費下降速度還不太明顯。這是因為消費背後是居民收入。當企業面對外部市場收縮時,隨著營銷額減少,最先收縮的是企業利潤和上繳稅收,然後減少各種費用和少提折舊,最後才會減少員工的工資,所以居民收入變化會滯後於經濟增長率變化。但是居民收入與消費最終還是會受制於經濟增長,一旦我們觀察到居民收入大幅下降,那麼離消費與服務產業停滯也就不遠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