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以大調整大改革對抗下行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4-29 08:21:42  


 
  沒有大調整就不可能觸底反彈

  文章表示,從2007年三季度算起,中國經濟的下行趨勢已持續了27個季度,其間也經歷了2009年的刺激反彈,但是2011年停止刺激後,又轉入了更大幅度的下滑。大部分人都已經認識到,生產過剩是經濟下滑的主要內生性因素。

  生產過剩產生於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在今天的中國則產生於分配不公和城鄉差距過大這兩個方面。前者屬於體制問題,後者屬於發展問題。當前改革重點的擺放卻不在縮小收入差距,如此就難以消除經濟下滑的內生性因素,從而扭轉經濟的下滑趨勢。

  直到目前還有很多人爭論,應該怎樣在不刺激、微刺激和強刺激當中選項。殊不知像收入分配和城鄉差距這樣的問題,用傳統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是根本不可能解決的,而必須進行大調整、大改革。

  有人會說,城市化現在不是已經在推進了嗎?問題在於,目前的城市化重點是放在了小城市和鄉鎮,而中國的小城市和鄉鎮有7成在內地,但打工農民卻有7成集中在沿海中等以上城市。這是因為中國的製造業高度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帶,所以把城市化重點放在小城市以下,目標就不是要解決打工農民主體的進城問題。同時從未來20年看,中國應該有8億農民進城才對,但目前的安排卻是在7年內1億人進城,按目前的城鄉統計口徑計算,年均城市化率只有1.8%,只是新千年以來平均水平3.6%的一半。這樣怎麼可能靠城市化來解決生產過剩問題?

  此外,新千年以來投資、消費和出口,中國每年新增需求在15萬億元左右,支撐了9.7%的年均增長率。按新千年以來的平均水平,每個新增城市人口需要50萬元左右的投資,如果是8億人進城,就可以新增400萬億元左右的投資,年均20萬億元,繼續保未來20年9%的增長率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是把城市化的目標定在7年1億人,到2020年年均增加的投資就只有7萬億元,相對於去年45萬億元的投資規模,投資增長率就只有15%了,當然難“保7”。

  同時,由於目前城鄉居民的收入與消費差距超過3倍,所以面向城市化的投資,是在為培育中國更廣大的高收入人群打基矗只有城市化投資是唯一可與未來消費銜接的投資。很多人之所以害怕新的“4萬億”,就是因為那種只立足於增加供給的投資,無法與遠期的消費相銜接,所以只能短期救急,長期看反而會產生更嚴重的過剩,但城市化投資可以銜接長遠消費,就沒必要擔心會加重過剩了。甚至可以說,在未來20年只要是圍繞推動中國城市化的投資,再多也不嫌多。

  生產過剩危機正在逼近中國,如果沒有大的調整與改革措施,中國經濟會在今明兩年相繼“破7”、“破6”,甚至“破5”。歷史已經證明,危機總是大調整的契機,而經歷了大調整的中國,會在9%的水平上繼續前行20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