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考工廠”的喜報非教育之幸

http://www.CRNTT.com   2014-06-30 12:22:14  


有“高考工廠”之稱的河北衡水中學,一女生三年高中做的試卷高2.41米。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訊/“在中國現行的教育體系之下,真正大行其道的還是一座座‘高考工廠’。”廣州日報劉晶瑤評論文章《“高考工廠”的喜報非教育之幸》如是說。

  “2014年高考成績揭曉,河北衡水中學學子勇奪河北省文科總分第一名、並雙雙包攬河北省文、理科狀元,以絕對優勢摘取全省十五連冠。李榕榕以715分的優異成績勇奪河北省理科狀元; 郭寧以676分的優異成績勇奪河北省文科狀元;何黛晴以680分(含優惠分)的優異成績勇奪河北省文科總分第一名。”在這份來自河北衡水中學的喜報中,人們看到這座“高考工廠”的實力。

  衡水中學的官方簽名頗為意味深長——“衡水中學,給學生終生難忘的教育”。的確,從層層選拔進入衡水中學,到高考結束離開母校,衡水中學帶給許多學生的,首先是一份堪稱完美的高考成績單,但三年的高中生活是否稱得上完美,可就另當別論了。據說,這所中學的學生每天早上5點半就得起床,然後一直學習到晚上10點10分,許多學生的校內作息時間都精確到分。

  身邊有位老家在衡水附近的同事,提起衡水中學這張地域名片,他卻沒有表現出自豪感。他認為這是畸形高考制度的產物,沒什麼好高興的,年年發的考生喜報,如同給中國教育的當頭一棒,哀大於喜。當然,這位同事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北京戶口,如今也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小升初過程中,成功晉級名校。不知道如果當年,他的孩子落的是河北戶口,他會不會也找人托關係,想方設法把孩子送進“高考工廠”深造。

  高度決定視野,也有人說如今是出身決定命運。對許多北京、上海的家庭而言,送孩子進這樣一所“高考工廠”,把青春最為絢爛的三年,都貢獻給題山卷海,已經不是什麼成功的選擇了。有條件的家庭,開始忙著讓孩子考美國高考、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出國參加夏令營……甚至國內的高考都不是什麼首選了。對這些家庭而言,類似“衡水中學”一樣的高考角鬥士培訓學校,拼命學習的屠龍之術,早已落伍過時。但更多的寒門子弟,或者身處河北、山東、河南之類的高考大省,他們改變命運的恐怕也只能寄托於此類“高考工廠”了。

  怎樣的高中才是好高中,怎樣的考生喜報才是教育之幸?是狀元頻出,還是紛紛留學海外,得到洋大學的錄取通知?又或者無法量化為“成功人生”的幸福感,是學生感覺三年時光沒有虛度,心智得到了成熟,人格得到了尊重?恐怕在現行的教育體系之下,真正大行其道的還是一座座“高考工廠”們。評價標準的改變並非一日之功,高考的改革也在日益推進,要想判定“高考工廠”的喜報是否教育之幸,不妨多問問曾經從那裡畢業的孩子,多看看數年後他們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