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馬句:回憶彭真與梁思成的交往

http://www.CRNTT.com   2014-10-12 10:58:29  


 
  蘇聯專家主張以舊城為基礎,以天安門廣場為行政中心,對舊城加以改建和擴建。為什麼呢?第一,你們的黨中央和政務院已經在中南海了,你們在天安門這一帶已經設立了重要的部門,高等法院、公安部、重工業部都在東交民巷,外交部在東單北邊,天安門已經是你們新的行政中心了。第二,如果你們在月壇以西、公主墳以東這一帶另建新的行政中心,從建樓到城市設施,所需經費太大了,你們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夠。他們很不客氣地說:“我們知道北京沒有設計力量,施工力量很小,只會蓋平房和修房,蓋不了樓房。莫斯科市的建設規劃和莫斯科行政中心是紅場,是斯大林親自規劃、親自定的。當年在蘇聯也有爭論,當時有人主張保存舊莫斯科,在城外另建新的中心,受到斯大林的嚴厲批評。”

  聶榮臻看到專家的建議非常高興,說專家的建議很實際,是蘇聯經驗結合中國實際。他馬上讓建設局局長曹言行、副局長趙鵬飛召集市政負責同志和建築專家開會,討論蘇聯專家建議。張文鬆讓我參加這次會議並做記錄,會上大家一致表示贊成專家的意見。

  12月19日,曹言行、趙鵬飛給聶市長寫了書面報告,說蘇聯專家提出的方案,是在北京已有的基礎上,考慮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情況和現實的需要及可能的條件提出來建設新首都的合理建議。聶市長看到他們的報告之後,很快召開北京市政府委員會。張文鬆派我參加會議並做記錄。參加會議的同志紛紛發言表示贊成蘇聯專家的意見。梁思成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發言。聶榮臻市長開完會後給彭真打了一個電話,說市政府開會一致同意專家建議,我要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報告了。彭真表示贊同。聶榮臻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報告後,1950年2月初,黨中央、毛澤東同意北京市接受蘇聯專家的建議,批准了北京市以北京舊城為中心逐步改建、擴建的方針。

彭真與梁思成對北京古建築保護的分歧

  彭真主張北京城在改建擴建中要採取繼承、改造和發展相結合的方針,總體上要保護、發展北京城的藝術風格。對北京市的古建築要分析,作出不同的處理意見。一概保存和完全拆除都是不對的,對古建築有的要保護,有的要拆除,有的要遷移,有的要改建,應該區別對待。

  天安門廣場旁邊兩側的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給交通、遊行帶來很多不便,為了拓寬道路,北京市准備拆除兩個門。1952年8月,在第四屆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討論了這個問題。梁思成、林徽因等十多人堅決反對,認為拆除這兩座門影響了天安門廣場的整體形象。

  彭真讓北京市公共汽車公司的負責人韓伯平在會上說明拆除的理由。韓伯平說:這東西兩側的門設在馬路中心,嚴重影響了北京的交通,並成為每年“五一”、“十一”人民群衆遊行的安全隱患。平時這里經常發生交通事故,每年節日遊行集會,遊行隊伍和裝甲車、坦克到這里都要繞行,很擁擠,發生過很多踩踏的事故。韓伯平把發生事故的數據一念,本來強烈反對拆除的人就沉默了。會議通過了拆除兩座門的決定。當時,林徽因哭了。為了安慰她,彭真同他們夫婦談話,要求市建設局的同志一定把這兩座門保存好,需要時重新建設。

  在如何改建北海金鰲玉橋的問題上,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同許多建築師發生了激烈爭論。這座橋原是宮廷內部橋,建在北海與中南海之間,橋修得美觀、輕巧。民國建立後,才允許老百姓上橋走。由於橋身窄,坡度陡,兩頭還有金鰲、玉兩座牌樓阻礙,經常造成道路擁擠、堵塞,曾發生交通事故。許多交通建設專家主張不僅要拆舊橋,而且還要拆除旁邊的團城,把馬路取直,重建加寬的新橋。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堅決反對地說:這橋修得太美麗了,千萬不能拆,拆了就毀了北海、中南海的美景。雙方爭論很激烈,最終把意見報告給周恩來和彭真,請他們作決定。周恩來和彭真親自到現場查看,並廣泛征詢專家們的意見。最後作出了原橋改建的決定:把橋面拓寬,坡度放緩,拆除兩座牌樓,保留橋東東北角的團城,大橋兩側仍然保留漢白玉欄杆,使大橋的風格與北海、中南海的景色融為一體。這樣,既改善了交通,避免了事故,又保持了橋和周邊原有的美麗風貌,雙方都很滿意。梁思成、林徽因等古建專家非常高興。

  彭真對古建築的原則就是對有價值的古建築要盡力保護,凡不妨礙生產、交通和都市建設的就不要忙於拆除。拆或不拆都要以人民的利益為標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