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讀經,等待下一個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4-11-24 12:54:22  


 
重歸體制

  廣州海珠湖公園的善化閣最近掛上了“致仁書院”的牌匾。

  來自中山大學的幾位青年學者希望通過這個新發起的書院向公眾傳播基本的國學知識。

  “長期強迫死記硬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等孩子長大了,反而會很容易對經典產生反感。如果不對經典進行講解,讓孩子體會到其中深刻的道理,光是背誦,往往是背過了就忘了。”致仁書院的發起人之一、中山大學講師賀希榮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賀希榮的《論語研讀》公開課在中大開講多年,是校內最受歡迎的通識課之一。

  賀希榮等人對目前的國學教育狀況感到非常擔憂,“師資是最大的問題,就算是中學老師,能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講明白的不會超過十分之一,何況是那些半路出家的國學班。”

  賀希榮等人計劃,致仁書院的架構形成之後,能夠邀請高校內的名師,向社會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習和傳承。

  “一方面,致仁書院會註冊非營利組織,邀請全國的學者來到廣州講學,另一方面,也會註冊一個營利性的公司,招收孩子進行國學方面的教育,用公司的收入來貼補講學的支出。”致仁書院的五位發起人之一的李思涯解釋道。

  賀希榮並不諱言秋風等人創辦的“弘道書院”的影響,但由於在理念上的分歧,賀希榮等選擇了另起爐灶。

  與弘道書院注重向成年人傳播理念、注重同道切磋不同,致仁書院仍堅持帶領學童研習傳統文化,而與王財貴的讀經運動相比,致仁書院更強調的是親自共讀,強調在“書”之外的“詩”、“禮”、“藝”的研習。

  “真正的君子之道應該是活潑潑的,不能只有骨而沒有肉。”李思涯說。

  “目前只能在寒暑假期開短期的研習班,因為大家日常時間都需要在大學講課,但將來條件成熟之後,還是希望開全日制的研習班,我們可以嘗試掛靠在某個學校作實驗班,按照我們的想法來教育,但同時又參加學校的考試,對於學生來說,既能夠學到傳統文化的精華,又不耽誤他們的升學。”李思涯解釋說。

  除了向公眾講學,李思涯還會經常收到一些中學的邀請,希望能夠有大學老師向老師們做一些傳統文化方面的培訓,廣州的執信中學就是其中之一。

  據執信中學教師曾湖仙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就算是教學資源較為豐富的執信,國學教育也是難以推動。

  “學校現在還沒有專門的國學課和專門教國學的老師,因為現在老師編制也比較緊,所以一般還是由語文老師來承擔。很多語文老師課程又那麼多,任務又那麼多,還面臨高考的壓力,你要花很多時間去備課去給學生講解也不是特別現實。另外一個也是學生時間的問題,學生要應對各種課程各種考試,時間可以說非常緊張,所以雖然一直說是要重視要推廣,但一直都沒有多大的力度。”曾湖仙說。

  長久以來,許多教育人士希望能在中小學的教育體制內補上傳統文化這一門課,但始終舉步維艱。

  “現在根本沒有國學這門課,沒有這門課就給國學學習設置一個很大的障礙,國學課的師資沒法涉足。只有國學課開始起來了,師資才能不斷培訓慢慢提高。”徐勇說。

  而實際上,王財貴十分樂意看到類似的教育變革。

  “讓讀經教育‘重歸體制’,讓所有的孩子多多少少都能讀到一些經典,是我的最高理想。”在最近的一次媒體採訪中,王財貴這樣說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