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讀經,等待下一個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4-11-24 12:54:22  


 
讀經二十年

  但回歸體制並不是讀經所面臨的最大難題,社會接受程度才危及到讀經的未來。

  “阿貓阿狗都可以當老師。”為了強調讀經的急迫性,王財貴曾多次作此驚人之語。

  “我想說的是,等你培訓好了,孩子都老了。教育不能等,即刻要開始,亦即就著當前各人所具備的能力,雖學問不高品德不尚,只要懂得讀經的教學法,便應立即開始教。”王財貴解釋道。

  今年已經65歲的王財貴是台灣台南縣人,在上世紀70年代曾追隨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求學十年,但王財貴其後卻以教育聞名於世。

  1994年,王財貴開始在台灣發起“兒童讀經運動”,倡導背誦儒家經典為主的教育理念,1997年開始,王財貴踏足大陸,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在他的推動下,“兒童讀經”開始在中國大陸慢慢傳播開來。

  王財貴的影響也波及到了知識界,大陸當代儒家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蔣慶在2004年出版的《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就被認為是對王財貴讀經教材《國學經典誦讀系列》的響應之作。

  因為讀經運動的興起,從2004年開始,知識界引發了對文化保守主義的大爭論。

  一些深受五四啟蒙思潮影響的學人如薛湧等對於傳統儒家價值觀的重新崛起感到莫名的驚訝,而服膺儒家之道的大陸學人蔣慶、陳明、康曉光也逐漸在爭論中建立了自己的學術地位。

  但民間自發的讀經運動其後遭受挫折,2006年,全日制讀經的上海“孟母堂”被上海市教育局認定為違法,被迫停辦。上海市教育局認為,“孟母堂”違反了辦學許可的有關規定、違反《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違反了教育收費的有關規定,是為“三違反”。受此影響,全國的全日制讀經私塾被迫轉入地下狀態,對外只能宣傳短期性的“夏令營”、“培訓班”。

  但希望從中國的傳統經典中尋找資源來對抗體制內的人們並沒有放棄,各大城市的周圍,形成了許多類似於梧桐山的讀經村落。這些私塾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城市近郊的村民住房作為教學場所,並且較為隱蔽,很少主動掛出牌匾。

  徐勇注意到,這些私塾被查封了,往往很快就能恢復辦學,東山再起,或者改頭換面,或者易地重建,繼續存在,因為家長本身態度非常決絕,並不會因為私塾被查封而放棄讓孩子走讀經教育的路子。

  然而,與體制的決裂也帶來了審慎的尷尬。

  經歷了20年的讀經運動,能最終從童蒙階段讀到少年時代的孩子屬於少數,大部分的孩子最終被迫重新投入了體制內教育的懷抱,而完成“三十萬字”讀經學業的孩子也面臨著十字路口。在讀完私塾之後,他們所能選擇的教育道路很窄。

  “現在的讀經的小孩都慢慢長大了,長大了怎麼辦呢?很多家長都讓自己的小孩出國了,以前接受的國學教育也就斷掉了,如果就回到應試教育參加高考,實際上他們經受的教育也無法適應現在學校的體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龔鵬程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讀經教育很容易在“路口打轉,原地徘徊”。

  龔鵬程2010年所開辦的國學院如今有意識地去招收那些經歷過讀經教育的青少年學生,“我們辦一個國學專修班。把以前有國學基礎的孩子集合起來進行國學進一步的提升,然後再結合西方的一些文明進行教育,”龔鵬程說,“不做這樣的銜接以後怎麼辦呢?這也是不同於現代教育的另外一條路子嘛,如果大家還只是在路口打轉,大家就只能在原地徘徊,就沒有路子可走了。”

  王財貴並不對學生的文憑和就業前途進行承諾,“真要進文禮書院的家長,就不可以再問這些問題了。如果有人問我這些問題,我會簡捷地回答說:沒有文憑,沒有工作,以死了他的心。”

  但能夠入讀“文禮書院”的學生畢竟不多,更多學生在讀經私塾完成學業後,其迷茫不比體制內的學生要少。

  “其實對於我們這些學生來說,要應付中小學的應試教育當然很難,但要進入高等教育其實反而更簡單,許多大學現在都開了國學院,對讀經的孩子進行特招。”趙凱解釋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