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堪憂

http://www.CRNTT.com   2020-03-16 00:03:18  


 
  三是“反中(陸)抗中(陸)”與“友中(陸)和中(陸)”的矛盾。蔡英文與民進黨主打“抗中保台牌” 以此掩蓋4年來執政無能、政績不彰的弊端,挑起與拉高兩岸間的對立與對抗,撩起年輕世代的熱血衝動,騙取年輕世代選票。韓國瑜與國民黨則主張通過和平、發展、穩定兩岸關係(即“和中”、“友中”)來為台灣發展與民眾福祉爭取最大安全與經濟利益。這是台灣社會中兩條不同的路線分歧,是如何正確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兩種不同的應對主張。

  四是兩岸矛盾。民進黨是台灣地區的執政黨,從而兩岸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為民進黨與共產黨的矛盾。主要表現形式是“台獨”與反“獨”矛盾,本來兩岸矛盾不應該在台灣選舉中表現得如此明顯,但因為蔡英文與民進黨刻意操作“反中抗中牌”,汙名化“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挑起兩岸矛盾中的“促統”與“反統”、“促統”與“拒統”的矛盾面向,把中國大陸當做“假想敵”,把選舉中對手——韓國瑜汙名化成為“中共代理人”,國民黨則被描繪成為要求統一的一方,是“中共同路人”。

  五是中國大陸與美國的矛盾。中國大陸曾多次強調並不介入台灣內部選舉等事務,因此,中美矛盾本來不應該體現在台灣地區選舉中,但是,由於美國不僅自身公開地、赤裸裸地、綿密地介入台灣選舉,而且指責大陸介入台灣地區選舉,使得台灣選舉中不可避免地導入了中美矛盾。不得不指出的是,美國對於台灣地區政治與社會的影響本來就非常大,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曾提出:“美國通過《台灣關係法》介入台灣的安全保障,因而對台灣具有很大的軍事影響力。美國軍售是台灣的生命線,如果美國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不再介入台灣的安全保障,台灣將陷入困境。”〔14〕隨著“美中對抗的加深,有必要觀察美國政界對‘對中聯合路線’的國民黨與‘對中採取警戒路線’的民進黨是否貫徹其中立立場,或因其偏好而影響大選”。〔15〕事實上,人們都已看到,美國早就不遺餘力地公開支持蔡英文,甚至在民進黨黨內初選中都力挺蔡英文、反對賴清德,介入台灣選舉,同時指責大陸介入台灣選舉,特別是在中國大陸與美國的戰略關係新變局下,美國將未來5年視為“遏制中國”的關鍵時期,不希望甚至擔心2020年台灣產生“傾中”政權,取代“本土”政權,由此不斷透過社群媒體、網絡等對台灣民眾施加影響。進而日本學者甚至認為“美國和中國的意見及影響力是‘總統’大選的焦點”。〔16〕“2020年大選是初次迎接美中真正對抗的‘總統’選舉”。〔17〕五角大樓負責“印太”事務的美國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2019年10月1日出席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全球中國:評估中國在世界成長的角色以及對美中戰略競爭意涵”演講會時透露,隨著台灣選舉臨近,美方會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幫助台灣維護民主,有公平、公正、免受脅迫的選舉”,尤其是在網絡方面。長遠而言,美國將保持與台灣的安全和經濟夥伴關係,保存台灣維持其獨特地位的空間。近期美國在安全方面支持台灣的力度加大。除了對台大規模出售武器之外,還例行性地派軍艦和軍機穿行台灣海峽;美方高官出席台灣活動的頻率和層次也提升。台灣學者楊開煌指出:“外力,主要是美國霸權主義介入台灣政治的作為。美國的介入從以往的隱晦到現在的公然、公開,完全違背了行之百餘年的國際原則。”〔18〕蔡英文與民進黨則是“順坡上驢”,不僅將美國的支持視之為“護台”,而且看作、甚至將其操作為美國“支持蔡英文”,通過各種媒體、美國在台協會人員發言、學者評論等多種方式,在台灣社會民間散佈與造就一個印象——美支持民進黨、支持蔡英文繼續執政。美國的目的,本質上是“加強台灣影響,避免一個友中的執政黨出現是美國戰略的需要”。〔19〕趙春山稱:“中美針對台灣此次大選進行的角力,美國顯然占了上風。”〔20〕因為所謂“中美對抗”,“讓蔡英文在這次選舉中成為自由、民主的捍衛者,民進黨成為中美對抗的受益者”。〔2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