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堪憂

http://www.CRNTT.com   2020-03-16 00:03:18  


 
  1.民進黨的“一黨獨大”與“全面執政”,且“政權台獨化”呈現“長期化”趨勢。應該說,“二合一”選舉結果並沒有改變台灣政黨政治中的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兩黨博弈”、加上其它政黨“多黨競爭”的基本格局與特徵。如從得票率看,國、民兩黨社會支持基礎相差不大,區域“立委”得票率,民進黨45.6%,國民黨40.57%,民進黨衹領先5個百分點,但因為是單一選區制、贏者通吃,民進黨卻是獲得46席,國民黨衹有22席,相差多達24席;政黨票“不分區”部分,民進黨是4811241票、得票率33.98%,國民黨是4722504票、得票率33.36%,兩者相差無幾,都獲得13席。國、民兩黨“不分區”得票占67%,其餘33%選票投給以台灣民眾黨與時代力量為主的第三勢力。可見是“兩黨博弈”與“多黨競爭”基本格局。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在民進黨“一黨主導”下的“兩黨博弈”與“多黨競爭”,原因在:一是民進黨不僅在“立院”席次大大過半,而且掌握著行政權,形成“朝大野小”的民進黨“全面執政”局面;二是國民黨並不擅長於充當稱職的在野黨,即使已失去政權,其心態甚至還是執政黨心態,缺乏類似民進黨作為在野黨時候那樣進行“野蠻制衡”的幹勁;三是新登上台灣政治舞台的台灣民眾黨及其“立院”黨團成員,既無政治經驗,也缺乏在“立院”運作的體會,應是難有制衡力道;四是時代力量自成立以來一貫作為民進黨的側翼,加上人數偏少,難以對民進黨形成有力制衡;五是民進黨的執政風格不是表面上的“謙卑、謙卑再謙卑”,而是“野蠻、野蠻還野蠻”,這樣,就會如同台灣媒體所評論:“台灣的選舉政治可能還在,民主政治卻走向崩壞和消亡!台獨民粹與綠色專制正雜糅成一具具可怕的怪胎,把台灣推向一條不歸路。”〔29〕

  2.國民黨慘敗後整合與團結困難,且面臨分化與弱化危機,制衡“台獨”政權“能力短缺化”,至少在短期內難以對民進黨的“台獨”言行形成強有力的制約。短短一年多,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大敗民進黨的氣勢因為種種原因被消失殆盡,台灣《聯合報》評論認為國民黨輸在“師心自用的領導人,陳腐的大佬文化,被壓抑的中壯世代,逾期失效的政治論述,庸懦當道的用人,對社會脈動的疏離”。〔30〕團結的國民黨未必一定能贏,何況國民黨與泛藍團結與整合一直存在問題。“九合一”大勝後,局勢對國民黨東山再起有利,但正是因為重新執政有望,從黨主席吳敦義到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到重新獲得國民黨黨員身份的郭台銘,都有意願出馬競選。國民黨內部整合不力與不斷延續的初選紛爭,不僅消耗合力,而且蹉跎歲月,等到韓國瑜初選出線又面臨郭台銘“願賭不服輸”的紛爭,最終郭台銘雖棄選,也不代表就此整合成功,包括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參選。台灣政治評論人士黃年因此認為:“韓國瑜對內主要敗於王金平及郭台銘的窩裡反。”〔31〕

  韓國瑜雖是國民黨內強手,但個人道德形象不高,他的參選顛覆了國民黨黨內傳統政治文化,“社會上對於韓‘望不似人君’的憂慮在選舉中獲得確認”〔32〕,甚至被民進黨攻擊得“滿身瑕疵、德不配位”〔33〕。事實上,國民黨內不少既得利益階層對於韓競選心態相當矛盾:既希望通過韓競選,“下架民進黨”,又擔憂韓當選後個人政治利益“旁落”。台灣媒體人胡幼偉戲稱韓參選具有“終結藍色老派政治”的“工具性價值”,而這正是國民黨傳統政治人物擔心所在。台灣有評論者戲稱蔡英文連任,應該感謝“一位大姐與兩位大哥”,“大姐”就是香港的特首林鄭,“要是沒有反送中,台灣年輕人怎會有緊迫的亡國感,考完試就沖著回家投票”,兩位“大哥”是吳敦義與韓國瑜。〔34〕由於韓國瑜草根性特質、個人道德形象問題,加之國民黨缺乏黨魂與不團結的基因,甚至連表面上團結都沒有,導致支持群中“精英藍”與“知識藍”及中間選民根本沒有投票回歸,這從韓在“精英藍”與“知識藍”及中間選民占多數比例的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大輸可見一斑。“知識藍未完全歸隊,中間選民很顯然也沒埋單”,“最後中間選民的確覺得芒果乾比較重要”。〔35〕當然,韓國瑜敗選,“並不代表韓國瑜庶民路線的失敗,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不滿也並沒有消失,衹是‘討厭民進黨’最終仍不敵‘亡國感’”。〔3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