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堪憂

http://www.CRNTT.com   2020-03-16 00:03:18  


 
  註釋:

  〔1〕 高永光:“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的兩岸因素與美國因素”,《第六屆兩岸智庫論壇——把握時代機遇、共謀和平發展》(論文集),第198頁,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全國台灣研究會等共同主辦,2019年10月。

  〔2〕丁仁方:“香港‘反修例運動’對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的衝擊”,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第十屆兩岸關係前瞻研討會》(論文集),第10-11頁,2019年9月27日。

  〔3〕陳朝平:“內鬥新焦點,地方抗‘中央’”,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4〕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5〕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6〕林敬殷:“陸港因素,拉大輸贏差距”,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3版。

  〔7〕邱師儀:“年輕選票的江山”,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8〕劉瑞華:“世代差異:一場反動的選舉”,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12版。

  〔9〕楊開煌:“對兩岸變局的觀察”,台灣《觀察》月刊,2019年第9期,第16頁。

  〔10〕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11〕“黑白集:這些裂痕如何弭平”,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12〕顧正禧:“260萬的距離:世代之爭與分裂社會”,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5日,A12版。

  〔13〕楊泰順:“兩個世界的台灣”,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14〕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的外部因素”,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召開《第10屆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0頁,2019年7月29日。

  〔15〕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的外部因素”,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召開《第10屆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1頁,2019年7月29日。

  〔16〕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的外部因素”,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召開《第10屆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2頁,2019年7月29日。

  〔17〕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的外部因素”,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召開《第10屆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4頁,2019年7月29日。

  〔18〕楊開煌:“對兩岸變局的觀察”,台灣《觀察》月刊,2019年第9期,第16頁。

  〔19〕楊渡:“這不衹是一場台灣的選舉”,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20〕趙春山:“因應兩岸形勢,發球權在誰之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13版。

  〔21〕劉容生:“蔡韓之戰:‘兩國’、兩岸、兩代”,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5日,A12版。

  〔22〕社論:“莫讓台灣民主登上屍速列車”,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9版。

  〔23〕游清鑫:“三大問題影響台灣未來”,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24〕蘇永欽:“告別民粹、深化民主”,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9日,A12版。

  〔25〕翁履中:“國民黨打掉重練吧”,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13版。

  〔26〕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27〕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28〕陳朝平:“內鬥新焦點,地方抗中央”,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29〕社論:“莫讓台灣民主登上屍速列車”,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9版。

  〔30〕社論:“沒有生根及成長欲望的國民黨如何再起”,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2版。

  〔31〕黃年:“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啟示”,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19版。

  〔32〕邱師儀:“年輕選票的江山”,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33〕王尚智:“成也韓國瑜,敗也韓國瑜”,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34〕鄭自隆:“給勝選的民進黨澆一盆冷水”,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4日,A13版。

  〔35〕邱師儀:“年輕選票的江山”,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36〕陳洛薇、劉宛琳:“韓吞敗,輸在綠2助選員”,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37〕社論:“沒有生根及成長欲望的國民黨如何再起”,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2版。

  〔38〕社論:“勿用主權掩蓋新威權,窒息台灣民主”,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22日,A2版。

  〔39〕王尚智:“成也韓國瑜,敗也韓國瑜”,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40〕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41〕黃年:“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啟示”,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19版。

  〔42〕社論:“勿用主權掩蓋新威權,窒息台灣民主”,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22日,A2版。

  〔43〕陳朝平:“內鬥新焦點,地方抗‘中央’”,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44〕蕭旭岑:“國民黨不能輸掉價值”,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5日,A13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