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美國介入台“大選”的歷史與規律

http://www.CRNTT.com   2021-10-05 00:05:40  


 
  在李登輝訪美後,中方為了表達嚴正立場,從1995年7月份開始,在台海地區舉行多次軍事演習。在1996年3月台灣“大選”前半個月左右,大陸軍方又在相關海域進行導彈發射訓練,美國國會和行政部門都做出了強烈反應。一些國會議員聲稱美國應該承諾“保衛台灣”,要求向台灣出售更先進的武器,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以及在台灣“大選”結束後邀請當選的領導人訪問美國。③美國國防部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集結在台海附近水域與大陸軍方對峙。這也是美國自1970年代越戰結束後在東亞地區最大的一次軍事集結。五角大樓發言人聲稱,這些軍事調動是為了“確保中國人對我們在這一地區的利益不會做出任何錯誤估計,並向我們在這一地區的朋友再次表明,保持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我們的利益所在”。④隨後,李登輝在“大選”中擊敗另外三組候選人,以54%的得票率高票當選。從整個過程可以看出,這次“大選”實際上是在美國的武力保護下完成的,美國對這次“大選”進行了最直接、也最“暴力”的介入。

  2、2000年“大選”

  2000年3月20日的台灣“大選”,是台灣政治發展史上實現首次所謂“政黨輪替”的“大選”。在“大選”前的1999年7月,時任台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公然提出“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導致兩岸關係再次緊綳。李登輝在這個時間點提出“兩國論”的根本目的,從長遠來看是在下台前充分利用手中權力,加大在島內輿論場營造“台獨”政治氛圍的力度,加快推進“台獨”思潮合法化的進程;從短期來看則是暗中配合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及其候選人陳水扁,打擊當時明確反對“台獨”且選情相對樂觀的宋楚瑜。特別是為了進一步打擊宋楚瑜,李登輝還指使國民黨人士於1999年12月9日拋出“興票案”,⑤受此影響,宋楚瑜的清廉形象遭到打擊,選情轉差,最終以小幅劣勢敗給陳水扁。

  美國國會當時正極力推動《加強台灣安全法》的立法進程,企圖以此取代《與台灣關係法》,向台灣當局提供更多、更明確的“安全保護”。克林頓當局面對國會的壓力,一方面向中國大陸多次強調反對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另一方面也對陳水扁的言論有所壓制,以安撫中國大陸。陳水扁以此為契機,在競選過程中策略性地淡化“台獨”立場,提出所謂“新中間路線”,從而既迷惑了部分反“台獨”的選民,也迷惑了克林頓當局。在選舉前的最後幾天,美方終於鬆口表示“不反對陳水扁當選”,實際上解除了島內部分親美民眾對陳水扁上台後可能導致台美關係緊張的疑慮,成為陳水扁走向台灣地區最高權力殿堂的“臨門一腳”。

  此外,當前述“興票案”持續發酵並嚴重衝擊到宋楚瑜的選情時,宋楚瑜的政敵也曾指控其長子宋鎮遠利用“興票案”中“不法所得”在美國加州購買五棟房屋,而宋鎮遠自述其購房款主要來自他在美國工作的薪酬收入。以美方的情報能力和發達的金融系統,他們應該有能力很快查清該款項的實際來源。如果宋鎮遠所言屬實,且美方及時公開澄清,就會對宋楚瑜的選情產生正面效應,甚至改變整個選舉結果和台灣政治進程,推遲“台獨”分裂勢力上台執政的時間。而當時的美方選擇沉默,並未就此事發表任何評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