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台灣青年世代群體畫像 複雜多變

http://www.CRNTT.com   2024-06-09 00:01:12  


 
  進一步挖掘民眾黨入黨申請條件的兩個特殊之處——“年齡滿16歲”和“允許雙重黨籍”,實際上體現了該黨在台灣特殊政治環境中的策略考量與應對措施。首先,“年齡滿16歲”這一條件,顯然是為了吸引更年輕的群體。在台灣,16歲被視為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年輕人正處於思想活躍、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民眾黨通過降低入黨年齡門檻,以培養年輕人對政黨的品牌意識,企圖將這些潛在選民和可動員的中堅力量納入黨內,成為未來政治活動的基本盤。

  “允許雙重黨籍”這一制度設計,則顯示了民眾黨在政治布局上的策略。在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中,藍綠陣營長期對立,民眾黨作為新興的政治“第三勢力”,需要在這種制度結構造成的政治格局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空間。允許雙重黨籍,意味著黨員個人可以同時加入不同的政黨,有更多的參政議政機會。不喜歡國民黨與討厭民進黨是民眾黨的主要訴求之一,2024選舉,非國民黨與非民進黨的政黨票共占29.26%,民眾黨獲得22.07%之外,尚有7.19%被分散在13個不同政黨,如: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換句話說,假設微型政黨的票源在關鍵時候能集中到同一個政治“第三勢力”,則不分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將變成國民黨12席、民進黨12席與民眾黨10席的格局,“關鍵少數”變得更關鍵,微型政黨也能通過民眾黨團內部不同政黨身份來達成所代表群體的政治協商角色,提供了更多機會來確保自己所代表或關心的特定利益在政治決策中得到考慮和保護。對於民眾黨而言,再多2席,無疑增加了在政治合作與聯盟方面的話語權。通過這種制度,民眾黨可以橫向與縱向整合不同政黨的資源和力量,形成更廣泛的統一戰線,破局藍綠兩極競爭形成的主基調,在夾縫中崛起。

  實際上非國民黨與非民進黨的政治“第三勢力”其實一直存在,衹是分散。2008年是台灣地區立法機構代表制度改革的關鍵年,任期從3年延長為4年,席次從225席減至113席,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這個制度施行後,得票率對各政黨參與後續的選舉門檻造成決定性的影響。2008年的選舉結果,非國民黨與非民進黨的得票率是11.86%,2012年非國民黨與非民進黨得票率則增加到20.84%,2016年開始,非國民黨與非民進黨的“第三勢力”繼續增加到29.03%,2020年32.66%,2024年29.25%,保持三成左右至今。數值說明了2024選舉能形成“三腳督”的基礎何在,也預示著未來台灣政治走向的其他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