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台灣青年世代群體畫像 複雜多變

http://www.CRNTT.com   2024-06-09 00:01:12  


 
  8.文化記憶。文化與社會緊密相連,共同記憶和社會價值觀塑造了當代的集體文化記憶。上世紀90年代初,流行音樂已躍升為島內大眾傳播的核心形態,台灣流行文化邁入了工業的新階段。在這一時期,商業利益最大化成為了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導致流行文化的受眾群體愈發年輕化,同時偶像崇拜現象也逐漸引發社會關注。香港歌手進入台灣流行音樂排行榜,1990年至1999年間,年度排行前十名的歌曲中,平均每年有四分之一(38%)來自香港的演唱者,流行音樂排行榜上的歌手地域分布大致呈現出香港、東南亞與大陸、美籍華人以及台灣本地的順序,反映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盛況。同時,以張惠妹為代表的高山族歌手也在商業機制的推動下,成為了音樂市場的標準化商品。此外,日本趨勢劇(Trendy Drama)改名“偶像劇”通過衛視在台灣落地熱播,延伸出台灣拍攝偶像劇在海峽兩岸形成文化洄流的現象,如《流星花園》。電影《悲情城市》獲國際大獎、《海角七號》創台灣地區票房記錄等,都是這個世代所經歷的重要文化事件,這些事件塑造了這個群體的台灣文化記憶,反映了多元文化交融和社會發展的歷程。

  四、台灣青年世代的群體畫像

  從政治傾向來看,這一代人呈現出“不鮮明”“善變”“曖昧”的顯著特徵。他們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的政治話語中,雖然看似短暫地傾向支持某個政黨,但很快又會轉移至另一政黨,這種快速的轉變不僅體現了他們政治傾向和認同的不穩定性,也揭示了其內心對政治立場的排序和權衡。頻繁改變政治立場時,是對制度的信任減弱,政治傾向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社會的分裂和碎片化,使得共識難以形成,對社會的凝聚力產生負面影響,影響和諧與穩定。

  從社會現象的角度觀察,台灣年輕人展現出一種普遍而複雜的“矛盾”態度。這種態度不僅深刻影響了他們的心態與生活方式,更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顯得尤為突出。他們一方面熱衷於排隊品嘗大陸的酸菜魚等美食,另一方面又表現出對大陸食品安全的擔憂,這種矛盾心理或許正是源於台灣媒體長期營造的“同向性偏盲”輿論環境。⑦這種環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獲取多元信息的能力,導致他們在面對兩岸關係時表現出一種複雜且微妙的平衡感。

  台青經歷了與父母不同的政治和社會環境變化,健全的醫療保險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和生活壓力,來自傳統價值觀的社會壓力也相對較低,如:傳宗接代、金榜題名或意識形態等,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嚴格的束縛和期望。這種環境為台青提供了自由度和選擇空間,得以寬鬆的態度去追求個性化和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如:視面包師吳寶春為偶像。然而,他們也明白自己未來將面臨的嚴峻挑戰。人口老齡化、少子化趨勢日益加劇,醫療保險赤字問題的凸顯,低薪資與高房價的矛盾愈發尖銳,社會階層固化現象難以忽視,經濟成長遭遇瓶頸,這些現實問題已經壓在了台青的身上,他們對前途感到迷茫和彷徨,擔心自己無法實現理想的生活狀態,甚至將焦慮的情緒轉移到對上一代的不滿。這種心態轉變,不僅揭示了台灣年輕人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也反映了他們內心的掙扎與對未來的深切期盼。實際上,台青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在試圖為自己和這個時代尋找出路,都是在用實際行動表達對未來的期許和關切。

  本文是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FJ2024T009)的階段性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