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台灣青年世代群體畫像 複雜多變

http://www.CRNTT.com   2024-06-09 00:01:12  


 
  在無法得知個體投票行為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公開發布的選舉民意調查進行比對。菱傳媒的民調數據顯示柯文哲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20-29歲(55.98%)與30-39歲(54.08%),屬於青年世代,這個年齡在心理學屬於成年早期(early adulthood),生命階段任務主要有戀愛、結婚、養兒育女、建立新家庭、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和尋求職業、工作經驗、掌握技能等。可以說是當前台灣社會中最具活力、影響力的群體之一。推算這個群體的出生區間在1985至2004年間。以此推算他們成長年代的社會背景,正好是遭遇教育制度、兵役制度、選舉制度、輿論環境、傳播科技、生活文化等重大變革的第一批人,他們經歷了一條有別於自己父母走過的成長道路。因此,柯文哲與民眾黨的競選策略不操作藍綠對立,而是按世代區分,提出“客廳革命”“這一次聽孩子的話”。如此就能理解台青在這次選舉中支持柯文哲的行為邏輯,行為邏輯的背後是台青的個體困境與集體記憶。

  三、台灣青年的集體記憶

  這個年齡段的群體所共同經歷的事件、文化及社會現象,深刻地塑造了世代的集體記憶,從他們的成長環境、媒介接觸、兵役經歷、教育改革、人口結構、婚姻狀況、醫療保障到文化記憶共八個維度進行梳理:

  1.成長環境。1992年海峽兩岸在香港會談達成共識時,這個群體中年齡最大者約7歲,處於小學低年級的教育階段,最小者則還沒出生,“九二共識”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政治記憶。相同的時空下,他們的父母輩見證了大陸和台灣在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的巨大變化,也親身經歷了兩岸關係從緊張到和解再到發展的全過程,對於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有著更為深刻的印記。

  來自草根的陳水扁在2000年上台執政,這個群體的第一批人已經進入青少年階段,身心發展迅猛,思維逐漸成熟,對政治開始有了初步認識和理解。隨後,陳水扁貪腐導致“百萬紅衫軍倒扁”。精英馬英九帶領反對黨獲得了多數選民的支持上台,之後又發生士兵洪仲丘案導致“白衫軍”上街頭。可以說,這個群體在政治環境的多變和鐘擺式的波動中成長起來,這使得他們與那些在國民黨穩定執政時期成長的世代形成了顯著的區別。他們目睹了不同政治立場的人物最終都經歷了相似的興衰起伏,也見證了政黨體制內外的複雜博弈與權力交替。這樣的成長背景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使他們在看待政治問題時能夠擺脫藍綠陣營的歷史包袱,從而形成了一種與父母輩截然不同的政治理解。這種政治觀念,讓他們在面對複雜的政治議題時可以抱持著開放、多元和務實的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