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
中評月刊:台灣青年世代群體畫像 複雜多變 | |
http://www.CRNTT.com 2024-06-09 00:01:12 |
至此,柯文哲與民眾黨的策略已經相當清楚,一個是布局基本盤下沉到青少年群體,另一個是團結政治“第三勢力”。從理論上講,雙重黨籍制度能夠鼓勵黨員在不同政黨間交流思想、分享資源,進而促成政治合作或聯盟。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統一戰線的理論指導可能會成為整合不同政黨和力量的一大難題,無法發揮潛在的政治效能。不過,在台灣的政治生態中,微型政黨往往因為力量薄弱而難以進入政治決策中心,當前民眾黨是唯一能提供發揮影響力的政治平台。所以,民眾黨出現內鬥、出走、退黨等內部紛爭的新聞不足為奇。此外,2024選舉中討論最熱烈的“藍白合作”議題,從這個角度分析,長期影響也不大。按照台灣選舉部門的公開數據資料,2024投票的關鍵群體是1975-1984年出生,現年40-49歲的388.5萬選民,占比19.88%;次要關鍵群體是1965-1974年出生,現年50-59歲的353.1萬選民,占比18.06%,兩者合計占全部投票人數的37.94%。這些群體都是藍綠格局的世代,都不屬於柯文哲與民眾黨的策略目標。藍白不合,民眾黨衹要繼續保持策略模糊,並主打世代差異,隨著世代推移,國民黨逐漸被新世代邊緣化。如果再回歸到當初藍綠合謀設計出的“單一選區兩票”選舉制度,新的綠白格局形成,則國民黨將陷入困局。 二、柯文哲與民眾黨的支持者 台灣用藍綠與深淺來劃分政治光譜,這樣的分類方式基本適用於主要政黨,而柯文哲與民眾黨應該屬於哪一個坐標位置?學術研究要求遵循一定的規範與標準,為了要確保能對應唯一實體或概念,避免出現重復,達到互斥,通常是一種二元對立的劃分方式。從這個要求來看,國民黨或民進黨支持者的特徵劃分都相對清楚,一般使用三種維度進行編碼:統“獨”、省籍、政黨。但是,用這樣的編碼方式無法解釋民眾黨的支持者特徵。 柯文哲的言論和行為存在爭議和批評,在兩岸關係上態度反復,主張要“五個互相”“務實”“兩岸一家親”,但又出現過激言論。他本人不衹一次表示係出墨綠,但民進黨把柯文哲貼上“背骨”標簽,藍營說他是“綠白合作”“缺乏誠信”。藍綠都有人指柯文哲是政治“變色龍”。 拉斯韋爾的傳播模型強調傳播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有助於理解柯文哲提出的觀點和影響。在傳播模型裡,可以將柯文哲與民眾黨視為傳播者(Who),通過公開活動、社交媒體、新聞等多種傳播渠道(Which Channel/Where),放大相關內容並傳遞出信息(Said What),這些內容會引發接受者(To Whom)根據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和經驗,選擇性地接收和解讀,形成正面或負面的認知。當傳播活動對接受者產生了顯著的效果(With What Effects),接受者會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和忠誠,轉化成行為,更進一步成為支持者。無論是否當選,柯文哲與民眾黨的價值觀已經對支持者產生影響,帶來島內另一種改變。如果傳播效果是獲得304-369萬張選票,有必要反推這些票從誰的手中投出來?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