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09-03-16 09:34:07  


 
  第四是教育體系的扭曲。這點我不再多說了。 

  第五是知識體系的混亂。很多記憶被蓄意製造了空白。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創傷記憶,“文革”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創傷記憶。一個健康的民族不應該回避歷史的滄桑,恰恰相反,應該借助反思來獲得民族生長的動力,這種記憶和反思是自我進化的重要財富。但是現在它被抽空了,成為歷史的盲點。總的來講,我們的整個文化智力曲線在急劇下降,而這跟記憶空白化、知識謊言化有很大關係。 

  這種情況導致了第六個危機———思想和信仰的瓦解。“文革”後我們突然陷入了信仰危機,北島的詩歌明確喊出了“我不相信”的口號,到80年代,信仰危機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惡化成了信念危機。到21世紀,事態還在繼續惡化,在信仰和信念都喪失了之後,出現了更低層和更深刻的信任危機。每天早上我端起那杯牛奶時都會想一下:它值得我信任嗎?它是不是有毒呢?有的作家甚至提出了左手不信任右手的命題。人的各個肢體或器官之間,人和物之間、人和人之間,都出現了普遍的信任危機。這難道不是一種嚴重的社會病態嗎? 

傳統文化復甦的幾個熱點 

  正是在文化危機的背景下,出現了傳統文化的復甦和拯救運動,出現了儒學熱、國學熱和大師熱。國學變成一種生意經,開一個星期的國學課程,學費昂貴,舉辦者可以賺入大筆銀子,成了一個狂熱的盈利模式。一方面大師林立,一方面文化退化,這情形是不是很荒謬呢?上海市政府封了餘作家為大師,結果遭到了普遍的質疑,最近又有位大師出了問題,那就是文老先生。在分封大師的時刻,標準出了嚴重偏差。人們忽略了其必須具備的重要禀性———強大的文化原創力、價值體系的構建力。大師不應該只是一個學術闡釋者。但人們今天封的所謂“大師”,其實都是闡釋者而已,季老先生甚至連“中國學”的闡釋者都不是,他只是印度學的闡釋者而已,媒體給他戴上“國學大師”桂冠,邏輯上根本講不通。大師的泛濫造成了一個惡果,那就是“大師”這個詞,正在走向反面,淪為罵人的字眼。有位朋友對此很敏感。人家戲稱他是大師,他當場回敬說:“你才是大師!你媽是大師!你們全家都是大師!”“大師”稱謂的這種變異,只能是中國文化的恥辱。 

  近年來的民俗熱,也是傳統復甦的一個方面。前段時間我和一位民俗學者公開辯論過,他說要保衛春節,還說磕頭是好民俗,應該提倡。我說磕頭雖然是傳統,但恰恰是一種歷史糟粕,磕頭就是奴性人格的象徵。你尊重家長和父輩當然是好事,但如果你真的愛他們,那就拿你的心靈和行動去表達吧,請不要隨便忽悠民眾,拿他們的腦袋去撞擊大地。人本主義,首先就要求人捍衛其挺胸站立的尊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